智慧父母课堂

2022-08-30 09:57:0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智慧父母课堂》,欢迎阅读!
课堂,父母,智慧


让孩子窒息的爱”!

“孩子小时,为他健康操心;上学了,为他学业操心;工作了,为他生活操心; 结婚了,又要为他分担带孩子的责任……我们这一辈子,都给了孩子! ”这是父母们 共同的感受。然而,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无私却有另一种解读。“父母对我们虽 然很好,但是附加条件却是我们的一切都必须符合父母的要求,

有时候甚至是苛求

这不是爱,这是精神控制”。“因为我们爱父母,因为我们有良心和愧疚感,我们变 成了父母手中没有自我、没有灵魂的木偶。”为人父母者,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 爱,为何让孩子感到窒息?窒息的爱会导致亲子关系怎么样?以下教育专家的文 章,确实值得各位爸妈们,好好的反思了! 一、胡萍:不当的爱,会窒息孩子的灵气!!

一天清晨,天空下了一点稀稀拉拉的毛毛雨,雨点时有时无。我没有带雨伞, 反正雨点也不会打湿衣服。我走到菜场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买完菜走出菜市场, 雨也基本停止了,空气非常潮湿,感觉很闷。

这个时候,我看到两个年轻女人推着一个童车走了过来。她们没有打雨伞,边 走边聊天,很悠闲。我推测一个是童车里孩子的妈妈,一个是照顾孩子的保姆,看 样子她们是去菜场附近的早餐店吃早餐。童车里有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可能是因 为担心雨点打湿孩子衣服的原因,照顾孩子的女人把童车的白色透明塑料雨篷放了 下来。这个雨篷将孩子严密地保护起来了,没有透气的窗口,空气完全不流通。

此时,我发现孩子在童车里很烦躁,不停地转头看自己的妈妈,表情很痛苦的 样子。孩子举起双手想去抓塑料雨篷,但又抓不住,于是在被雨篷束缚的空间里乱 舞。一会儿,孩子便哭了起来。我站在他们旁边,看看孩子,又看着两个女人。她 们发现了孩子在哭,弯腰看着孩子,隔着塑料雨篷,安慰孩子“不哭不哭,乖啊!’ 孩子的眼神在乞求,期望她们把自己抱出这个密闭的空间, 能够有新鲜的空气呼吸。 但两个女人没有看懂孩子的眼神,也没有听懂孩子的哭声。

我感觉到这个孩子因为空气不足,在密闭的童车里闷热而难受。于是,我对这 两个女人说:“孩子闷在里边,没有空气很难受,把这个雨篷收起来,这样他就不 会哭了。”两个女人看着我,眼神里流露出“多管闲事”的意思。但她们还是对我 解释:“下雨了啊,孩子冻着怎么办?衣服会弄湿的! ”我说:“你们也没有打雨 伞嘛,雨都停了,这么闷热的天气,孩子不会冻病的。”两个女人白了我一眼,推

着童车走了。我转身看着她们,她们没有理睬孩子在童车里的挣扎,孩子依然被闷 在塑料雨篷里。至今,孩子挣扎着想拉开雨篷的情景一直都还留在我的脑海,挥之 不去。






这两个女人,她们在雨已经停止的时候,假设孩子会被雨滴弄湿并由此得病, 她们就有了充足的理由来让孩子密闭在一个塑料空间里,不得呼吸自由新鲜的空 气,而这样的行为被人们用伟大的“爱”来包装着。这种被“爱”包装的禁锢,给 孩子带来的是无法挣脱的窒息感!

很多时候,父母爱孩子就像这两个女人的思维,我们不屑也不愿意去体会孩子 当下的感受,不去体会孩子内心的世界有没有新鲜的空气让他们自由地呼吸。我们 每天的念叨、对孩子未来的描述、对孩子的好,统统都变成了一个假设:“如果现 在不努力,将来就考不上好大学,然后就没有好工作,就没有高收入,最终也就没 有了幸福的生活, 这辈子就完蛋了! ”这样的假设就像童车上的那个白色塑料雨篷, 让孩子的心灵窒息,让生命的灵气枯萎!

父母这样的假设也让自己心灵的眼睛被蒙蔽,感受孩子的能力被禁锢,从此, 我们看不到孩子眼神里渐渐褪去的光芒,看不到孩子脸上渐渐消失的笑容,看不到 孩子对自己生命的希望,看不到孩子内心的宁静和幸福感,我们更加无法感受到孩 子内心对未来的挣扎。即使我们偶尔发现了,也会用一个念头来麻痹自己“以后等 他出人头地就好了,现在熬着吧。”我们所有对孩子进行的伤害都有了一个道貌岸 然的词语“爱”!于是,我们每次伤害孩子后都会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将 来有好的前途啊!”这就像童车里的孩子被爱窒息着,妈妈还说是为了他好一样。

然而,孩子们需要的是当下新鲜的空气、充足的睡眠、独立的思考、心灵的自 由,以学习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如果生命在当下,却没有活在当下,而是被 窒息在父母假设的未来中,被假设的未来悬空的孩子,他们如何建构自己?如果没 有对当下的身心感悟,哪里会有生命对未来的希望?

是不是考不上好大学,这辈子就真的没有指望了?有时候,我坐在一个环境优 美,很有特色的西餐厅或者水吧里就在想:这个餐厅或者水吧的老板快乐吗?他们 的生活幸福吗?假如我的孩子不是学业优异的孩子,他没有考上好的大学,但他喜 欢做西餐,他开了一家这样的西餐厅,应该没有问题,既能够养活自己,又能够享 受自己的爱好,还会体验到创业的快乐和成就感,他生活的幸福感不比那些上了名 牌大学的孩子少啊!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这个真实的事情发生在上个世纪 90年代。一个男孩很喜 欢汽车,对修理汽车特别感兴趣。于是,他在中学期间经常逃学,到汽车修理厂去 看师傅们修理汽车,还主动地帮助师傅们干活。每天回家都一身油污,老师告状不 少,父母打骂也不少,但是他依旧逃学到修理厂。师傅们很喜欢他的勤快和聪明, 都愿意把自己的技术教给他。渐渐地他开始买书看,学习修理汽车的知识,如饥似 渴地学习,把学到的理论在他的实践中。父亲看他对汽车如此痴迷,无法阻止, 也就不管了。初中勉强毕业后,他不再上学,直接到修理厂干活,在做自己喜欢的 事情的同时,他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qr.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