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中医药疗法——冬病夏治》,欢迎阅读!
![药疗法,中医,传统,夏治](/static/wddqxz/img/rand/big_50.jpg)
传统中医药疗法——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其主要针对的是容易在冬季诱发或者是加重的疾病,中医理论显示其可以在夏季给予治疗,进而有效改善机体抗病能力,缓解患者症状,甚至使其消失。实践应用中,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有针灸、药物内服以及穴位敷贴等。近年来我国相关研究向更为深、广的层次推行,但由于各学者操作、研究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发展不够成熟,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下面将详细介绍冬病夏治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及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的治疗方式。
(1)冬病夏治作用机理
中医相关研究表示,冬属阴,夏属阳,“冬病”指的是容易在冬季发生或者是病情进一步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其主要是因为患者机体本身阳气不足,而后受冬季气候阴盛阳衰影响,其正气不能驱邪,或者是重感阴寒之邪,进而诱发系列慢性疾病,常见的包括有怕痛、哮喘、慢性咳嗽以及关节冷痛等。“夏治”则指的是在夏季中三伏天时开展系列治疗,该时间段自然界以及人类机体均大多处于阳气旺的状态,此时进行治疗可有效温补阳气,散寒驱邪,增强患者体质,利于冰邪消除,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有针灸、药物内服、药物注射、刮痧、拔罐以及穴位敷贴等,其中内服药物可扶助正气、驱寒逐邪,穴位注射以及穴位敷贴等则能有效温通经络、散寒祛邪。上述方法中,实践应用中最为常见的为中药穴位敷贴法,相关研究显示,药物穴位敷贴治疗时,药物可通过表皮细胞间隙进入人体,进而被吸收,经血液循环发作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血管扩张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改善机体调节作用,使其针对性产生一定的抗体,进而增强体质,降低外邪入侵风险。除此之外,其还能有效改善机体神经、内分泌等作用。
尤其是三伏天药物穴位贴敷,俗称为“天灸疗法”,应用历史悠久,其指的是在一年中最炎热,即三伏天背景下,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穴位进行敷贴治疗,通常情况下,其治疗时间偏长,所以为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多搭配有中药内服的方式共同作用。为保证穴位敷贴治疗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此种方式不适用于存在心、脑等器官组织疾病、糖尿病、疾病发作期以及孕妇等患者;二是穴位敷贴治疗后4-24h内患者出现瘙痒、局部发热发红等情况,不能用手抓,其属于正常状态,如出现水疱则应及时用紫药水或者是烫伤膏进行处理;三是配置好药物后不可久放以避免药性散失;四是应将敷贴固定良好,避免出现移位或者是脱落的情况。
1.
冬病夏治的临床上常见疾病治疗
相关资料显示,各医院应用于治疗的药物种类以及敷贴穴位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最近的较为统一的冬病夏治方案包括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小儿哮喘等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冬病夏治主要内容如下:基础药物包括有生姜、白芥子、甘遂、延胡索以及细辛等,具体应用剂量应根据地区、患者身体情况有一定的加减,配伍加减药物较多,常见的包括有小茴香、麝香以及肉桂等。其相关穴位主要为肺俞,配伍穴位较多,包括有定喘、膏肓、膻中以及大椎等穴位,实践应用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能需要选择另外的穴位配合治疗,包括有心俞、脾俞、肾俞等。治疗时机主要为夏季三伏的初、中以及末的第一天,如果在三伏期间进行敷贴,则需要设置间隔时间在7-10d范围内。其治疗时间偏长,一般3年为1个疗程。支气管哮喘的冬病夏治主要内容如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其药方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虚贴方主要包括的药物有补骨脂、黄芪、沉香、苍术以及肉桂等,其主要针对的是肺虚、肾虚以及脾虚等类型的患者,而温阳驱寒方的主要药物有小茴香、白芥子、仙灵脾、细辛、延胡索、甘遂以及干姜等药物,其主要针对的是脾肾阳虚型患者。前者应用穴位包括有双侧肺俞、肾俞、定喘、脾俞以及心俞等,如果患者为肺虚则多需要增加双侧太渊穴,如果为脾虚则多需要增加双侧足三里,如为肾虚则多需附加双侧太溪;后者应用穴位则主要包括有双侧肾俞、肺俞、气海、脾俞以及膈俞等。治疗时机从头伏开始,以7d为间隔进行一次敷贴一直到伏止。治疗时间也偏长,一般需要连贴3年。小儿
哮喘的冬病夏治主要内容如下:基础药物包括有肉桂、白芥子、延胡索、细辛以及甘遂等,儿童身体抵抗力差,承受能力也较弱,用药时应尤其注意药物剂量。治疗时多选择经穴,较为常见的包括有双侧膈俞、肺俞以及心俞等,如辩证发现为肺气虚,则需要增加膏肓、膻中等穴位,如辩证发现为脾气虚,则需增加脾俞、关元等穴位,如辩证发现为肾气虚,则需要增加肾俞、定喘等穴位。要求每年敷贴1个疗程,持续时间为3年。
综上可以发现,冬病夏治在中医治疗中应用历史较长,虽整个治疗过程时间偏长,但其能有效缓解患者不适,且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体、心理损伤微小,治疗后复发的风险也更低,实践应用效果良好。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治疗效果,患者也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夏季炎热时,避免大量摄入寒、凉类食物,以避免损伤脾胃,削弱中阳,日常生活中则应避免大量摄入肥甘类食物,以避免其对脾胃产生损伤,影响正常消化,进而影响阳气。冬病夏治相关的中医理论以及治疗经验较为复杂,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式以及药物治疗,以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l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