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

2022-10-23 19:0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欢迎阅读!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基础知识,语文,之一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一王安石

导读:

唐宋八大家(之一)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218日—1086521日),字介甫,号 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 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 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 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两百年。老去自怜心尚 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 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 教育

王安石出身于临江军(今江西樟树)。生活在地方官家庭

,自幼

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 开阔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朝“积贫”、“积弱” 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青年时期便立下了 “矫世变俗”之志。

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 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 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 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

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 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 加强。王安


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 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 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 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 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 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司马光当政时,最终被罢废。不久, 因为中央财政资金不足,经司马光提议,荆公的变法条目部分得以恢 复。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 文学大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 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 强调文章的现实 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 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 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 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 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 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 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彩。今存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 等。他所著的 >在初一课本有收录。

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jt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