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圣诞节”文化

2023-07-14 14:3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圣诞节”文化》,欢迎阅读!
人类学,中国,视野,圣诞节,当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代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圣诞节文化

作者:王蓓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4

摘要:在中国,圣诞节呈现出是一种由非教徒参与的节日现象,而主要成为一种社会流行现象。中国社会流行的圣诞节,远非原生意义上的圣诞节。除了宗教徒之外,中国的圣诞节有明显的地区性(城市)、阶层性(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这两个属性都说明在中国的圣诞节表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构。 关键词:圣诞节文化;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93-01

圣诞节基督、弥撒的缩写。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是耶稣诞辰的节日,又称作耶诞节19世纪由国外传教士引入中国,圣诞节成为一个东方文化背景的民族的具有世俗和全民性质的广泛流行的节日,则是近几年全球化旗号下作为西方观念价值体系核心的文化与宗教势力日益渗透的结果。 一、圣诞节的人群构成 (一)年轻人

新一代的年轻人,外语与电脑使他们熟悉了世界文化;而电视等媒体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接受异文化的速度较其他群体更为快。年轻人最想的事是轻松自由、活蹦乱跳、释放生命的能量,而传统的节目没有提供这样的框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二)商家

就笔者观察,在兰州市的各大商场,超市,无不希望用圣诞节抓住无限的商机。在家电场,虽然商家打出的圣诞促销的旗号,但是销售内容完全不符合圣诞节的原始意义。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所有经营场所都为消费者编织了一张圣诞网,每个人都在实践着各自的行为意义。

(三)基督徒

就信仰的层面来说,圣诞节当然是基督徒的节日。但是鉴于中华文化历来带有强大的同化力量,其庆祝方式不免带有中国色彩。我在北京时就看见,圣诞树上挂着京剧卡通脸谱饰品,让我记忆深刻并疑惑。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就这样构建起了中国化的圣诞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圣诞节的当代人类学意义

圣诞节作为一个宗教性的节日,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代中国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文化符号的广泛流行,是西方主义性质的文化观念的直接的产物。只有把中国化的圣诞节放置在一定的环境中才可以理解的。正如文化进化论中把文化放在特定的历史发展中去理解一样。

首先,马利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论,他认为文化是一种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工具。圣诞节之所以会吸引年轻人、学生是因为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是人们更多的需要和朋友建立某种放松愉快的关系,而圣诞节就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又凸显了和传统节日的不同,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接受。当前的圣诞节之所以方兴未艾,也是因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而这样一种情况随着经济全球化,乃至文化全球化而日益加剧,人们迫切的寻求精神确证,即满足感。一个人过圣诞节不足为奇,但是在中国有这么多人在过着中国化的圣诞节,应当把圣诞文化与中国社会看做有机的统一体,并应当承认对社会发生的功能作用。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都认为,文化社会都是由相互关联的要素形成的统一体。而统一体的最小单位就是个人,个人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其他的形式联结,既保持一定的关系,又在社会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而这样的关系至少会保持很长时间。当然我这里更加认同布朗所说的个人,是因为过圣诞节的人们他们是有阶层的,比如学生、脑力劳动者和白领。他们是在社会结构中占有一定地位的人的,而不是马氏的个人。圣诞节这种外来文化的扎根,个人认为是社会内部的需要才得以他们生长发芽。总之,文化是一扇敞开的窗户,通过它,我们可以在某个特定场合辨识出正在起作用假设、价值和分类系统。而作为在中国的圣诞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文化,是表达了社会群体的情感结构。 其次,在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的书中提及,是什么东西被算作污垢呢?这依赖于我们的分类体系,世界上本不存在污垢,而这样的分类是个体发明的,一般将反常的东西视为危险的。更加有趣的是有十名博士曾发表公开演讲认为西方圣诞节是危险的。在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里,北大博士周锋利等的名字被署在了文末,文章结尾的日期表达形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丙戌年己亥月辛巳日”(20061218)。文章第一句话就是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文章说,每值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耶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数以万计的圣诞贺卡和数以亿计的圣诞短信满天飞舞;人们相逢互祝以圣诞快乐;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种,皆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文化主导的社会笔者认为,基督教徒可以过圣诞节,一般人也有自由过圣诞节,但是大部分国人在对西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圣诞节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到狂欢行列。这是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

结语:当我们在善待传统文化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善待外来文化。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的因素应当是并存的交融的。没有必要将那些洋节纳入危险的体系。就我个人而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并不反对圣诞节,圣诞文化的流行有可能会弱化中华民族的身份识别。我想重要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要有核心价值,要能够与时俱进,必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作者简介:王蓓(1982 ),女,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 参考文献:

[1]泰特罗.本文人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李亦园.文化与行为[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 [4]陈村富.基督宗教21世纪[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W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