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欢迎阅读!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2021-04-1009:51:43)标签:杂谈 分类:教育教学论文 【全文】
陶行知被列为世界八大教育家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是我的行动指南,为中国教育开辟了崭新的道路。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从他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受到了熏陶,得到了启示。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为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操练;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操作要求。【关键词】 快乐的教育生活教育认同学生六大革命
一、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快乐的教育就是对学生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快乐满天下”更把快乐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快乐在教育中具备关键促进作用。陶行知说道:“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须要适度的营养。存有了适度的营养,就可以出现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须要中,情感的须要就是第一位的。师爱、父爱、母爱有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着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来人与自然、温馨、平易近人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可以获得充份发展,构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这就是科学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种思想的认识下,我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把爱放在了首位。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和“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学困生、戍守学生”理应一颗爱心,它不掩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头顶挥舞,使学生看不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学困生”“戍守学生”更必须蕴含真挚的爱心,并使学生深感老师的平易近人,集体的温暖,从而践行起至信心,提升自学的积极性。
平时,我在教育活动中不说粗话俗话,使用爱心用语,保护学生心灵不受到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他们。对“留守学生”多和他们交谈,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就产生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区做好少年”,“我为班集体增光彩”,“勤学苦练,回报父母”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
尊师敬长、爱他人的情感。同时,开展“祖国需要我、真情回报祖国”,“学雷锋,做好事”,“家乡巨变”,“爱心捐款”,“当2021北京奥运志愿者”,“我为环保献计献策”等活动,使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 二、实行生活教育,鼓励学生高度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育的弱点是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是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重新认识,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了教育、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能够联系社会实际,鼓励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国家的发展、科技的成就和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并使学生宽广了眼界,书本知识也养了出来,而且引起了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积极性。在课外活动中,我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例如自导、自编文艺节目;自导作文集;自主办手抄报,自己撰稿,自己出版发行报,自己设计版面;当小记者,专访家乡、祖国的变化;我为奥运行动等等。另外,我还在班级中设立了各种兴趣小组。非政府学生积极开展各种社会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教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可以自学就可以缔造。自学的性欲和能力,即为自己主动以获取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创造精神和缔造能力的关键基础之一。自学就是人生观的精神活动,必须赢得科学知识,人必须积极主动的采用并协同自己的感官,充分发挥自己的大脑,并作出主观的意志不懈努力。可是在我们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科学知识的容器和被刻画的材料,全然处在被动地位。教师灌溉花时多,效果高,学生听到、记、腰,研习得痛,求知欲没了,创造力遏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样能够培育学生的技术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方式上,必须发生改变“老师谈,学生听到”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到主体的地位。
我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并努力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近年来,我积极参加校本培训,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积极参加公开课、研讨课,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变自己的教育观点,树立新的教学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认识到:教学固然要发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O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