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校合作,共育儿童成长》,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共育儿童成长
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家庭教育中的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家长怎样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指导孩子、关注孩子健康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为了让更多家长理清思路,更深刻地认识“家庭教育”,并掌握好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2012年4月13日,在四川成都市沙河源小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我国家庭顾问认证首倡者、终身导师,当代少儿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少年儿童教育中心主任——陶世庭。陶世庭主任应《教育策划与管理》杂志、成都市沙河源小学的邀请,来到学校为全校1500余名学生的家长作报告,深入细致地与家长们探讨“从家庭教育谈少年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观在媒体的曝光下,一度引发了华人“教子方式”的大讨论。“野兽父母”的不断出现,不禁让我们思索,“家庭教育”该如何科学地实施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本刊记者和一千多名家长聆听了陶世庭主任关于“家庭教育”的精彩讲座。 理解+尊重
陶世庭主任在讲座中提出,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如果孩子挑战了家长的权威,那么,家
长就会给孩子贴一个“不听话”的标签。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家长在与自己的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陶世庭主任从家长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共同做好少年儿童的教育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栩栩如生地讲解。陶主任的报告饱含激情,精彩片段穿插着理性的分析,段段故事闪烁着哲理的思辨,现场的互动活动使报告更加深入浅出。家长一边聆听报告,一边认真作笔记,会场上不时爆出热烈的掌声。 赏识+引导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陶世庭主任在讲座中提出,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正处于自我阶段,其特点是权威中心。在这个时期家长的表扬或批评会激发少年儿童获得成就的动机,反过来,动机又激励他们努力表现出符合家长要求的行为。因此,家长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及时鼓励。
陶世庭主任指出,家校联系,不可或缺。有些少年儿童具有“两面性”,有的是“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有的则相反。所以,我们不能单凭少年儿童的在校表现就作出判断。少年儿童虽然大都比较单纯,不善于掩藏,但个别孩子还是可能因为成长过程、生活环境的某种特殊性而致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日常的行为表现不
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类少年儿童要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关爱、沟通共同配合才能全面了解,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 此次讲座历时一个多小时,陶世庭主任紧扣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阐述让孩子喜欢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道理和方法。同时,他明确指出了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教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报告会结束后,不少家长停下了匆匆脚步,有的向陶世庭主任咨询相关教育孩子问题;有的和教师交流孩子在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商教育对策。此次讲座,现场互动、现场答疑,气氛轻松愉悦,使家长在笑声中重新审视自我,获得感悟。此次讲座活动,深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喜爱,加强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有效地拉近了家长和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为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雅斯狄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活,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家长和学校要重视孩子的成长,要给少年儿童一方空间去宣泄,给少年儿童一份权利去选择,给少年儿童一些机会去体验﹑去创造。让良好的行为习惯之花,在学生的心田中盛开,越开越美丽,越开越鲜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E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