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

2023-01-06 15:5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欢迎阅读!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秋高气爽,空气宜人,但秋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较大,所以要加强对自身的护理。

1、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自己人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要清洗干净,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 2、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发现自己结膜充血,眼有浓分泌物。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并对自己的用品(面盆、毛巾、玩具等)进行消毒,爆晒。红眼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区,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鼻血丑。因秋季气候干燥,阳光照射较强烈,小孩子易出现鼻血丑。同学们应多饮水,少吃油炸和辛辣食物,多吃清洁食物。另外注意不要撞伤,若发现出鼻血,用压迫法(手指压迫鼻血多的鼻翼)止住血,较多到医院就诊,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子。

总之,家长和老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让孩子能健康愉快的成长。 天冷御寒三点注意

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人们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但如果单凭经验和感觉,有些方法常常会步入误区。

误区一:穿衣越多越暖和

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另外,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了散热,但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误区二:受冻后先暖手脚

这样做日后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误区三:戴口罩防感冒

鼻子吸进的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能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从而提高耐寒能力。

秋防冻疮好时机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手、脚、耳部和颜面部是冻疮的好发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当气温突然降低时,末梢血管内的血液流速变得缓慢。温度低于10℃时,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使静脉回流不畅而出现淤阻,体内温度不能循环到体表,致其冻伤而引发冻疮。故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以便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预防冻疮的措施是:

一、秋后即开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二、入冬前坚持用冷热水锻炼血管。取一盆冷水和一盆热水,先把手脚浸泡在冷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热水中,如此每天反复进行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发生。

三、保持手脚干燥和暖和。机体受凉后不能立即烘烤或用热水浸泡。鞋袜和手套要宽松舒适,防止局部受压,促进血液畅通。

四、提前局部应用药物预防。下面两种药物能起到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功效,从秋天开始即经常在冻疮好发部位搽洗,对预防冻疮有良好效果。1)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7天后使用,每日涂搽23次。2)三七重楼液。三七、重楼、红花、赤勺、鸡血藤(药店有售)各适量,水煎取液,用于局部搽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AB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