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事例+陈述)》,欢迎阅读!

父亲一次给8岁的女儿十元钱,让她帮他买东西(东西价格9元),第二天女儿便把东西买回给了父亲,但没有给余下的一元钱,吃晚饭的时候,他问女儿:“今天买东西花了多钱?”,女儿答:“9元。”“哦,女儿,我今天犯错误了,我没有告诉你帮别人买东西时,找回的余钱比你给他买回的那个东西还要重要!记住,下次帮别人买东西时,买回时,首先要告诉别人这件东西的标价和你买这东西的价格,其次要先给别人找回的余钱,最后再给你买回的东西,并请别人查验!”他刚说完,女儿便拿出了找回的一元钱,并说:“爸爸,我知道了!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 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幼儿自信心是在家庭中萌芽和发展的, 因此, 幼儿的自信心与父母的教养行为有很密切的关系。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行为及态度, 向幼儿传达父母对生活的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 溺爱型。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幼儿放到特殊的地位, 一切服从、服务于幼儿, 不适当地满足幼儿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 处处迁就, 事事代劳。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 幼儿往往情绪不稳定, 自私自利, 自傲或自卑, 能力低下, 意志薄弱, 缺乏自信, 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当幼儿长大后面临迥然不同的社会竞争时, 则会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2、专制型。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往往强迫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办事, 不容许孩子有差错或失误, 频繁采用惩罚来强制执行。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幼儿, 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3、放任型。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由于父母没有给予幼儿必要的行为准则和强化, 对孩子冲动的行为缺乏约束, 致使孩子缺乏社会责任心,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同时,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 幼儿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 因而失去归属感。4、民主型。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信任、尊重和平等, 重视启发引导, 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自主和自由的空间。这类父母与幼儿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 既尊重、理解幼儿, 又对幼儿提出严格要求; 既高度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幼儿独立自主, 激励幼儿去做他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 既让幼儿敢于发表意见,又循循善诱, 对幼儿的幼稚和错误不是无端训斥。因此, 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幼儿, 往往性格开朗, 意志坚强, 积极向上, 有自信心, 能与人和睦相处。 改善教养方式, 培养幼儿自信心从父母行为看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结果, 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最佳的教育模式, 值得推崇。当然, 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不同, 无论是溺爱型、专制型还是放任型的教养方式, 它们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一定是因果的关系。也就是说, 同一种管教类型对不同个性的幼儿引起的效果, 可能是各式各样的, 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幼儿的表面行为来评价某种管教类型的实际效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所有幼儿的个性心理发展都是有益的。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教育观念是整个家庭教育诸因素中的核心。父母要认识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在儿童早期。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因此, 父母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养方式, 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前提。社会、学校、家庭要三位一体, 构筑完整的教育体系,父母的教养方式, 必须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才能共同营造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社会应当通过各种传播媒体, 宣传普及家教知识, 宣传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民主的教养模式。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以及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直接沟通等方式, 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