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23-03-10 16:45: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欢迎阅读!
激发,兴趣,如何,学生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在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有喜欢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头疼、厌烦,提不起兴趣来,总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于是在作文中,大话、空话、假话、套话连篇,作文质量极差,作文水平也很难提高。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从多途径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解放身心、投入生活 “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学生的学习牢牢地束缚在课本上,学生在校、在家就是没完没了地抄写、朗读、背诵,学生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没有时间搞体育活动,也没有时间玩,生活圈子越来越窄,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不起来。所以丰富学生生活,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基础。丰富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的途径,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一条是间接的途径,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为了使学生投入生活落到实处,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比赛,吹鸡毛比赛、拔河比赛等,带领学生看展览,听广播,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等,鼓励学生自制“珠宝箱”,从生活的长河中采集可爱的浪花,随时记录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摘录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搜集科普知识。形成是多种多样的,笔记式、卡片式、剪贴式、可方便使用。这是学生作文材料的仓库,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辨别、选择等能力。 2.调动积累、大胆表现 学生投入生活,从不同角度,不同水平获得的感受,需要再现,需要分流,这时我遵循从说到写的规律,并设法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自然地讲出真实的生活感受。 首先,打破框框,大胆讲述。为达到此目的,教师要注意:第一,不要限制太死,


更不要限制中心,材料、提纲。第二,要有取舍,引导学生分析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选材训练。第三,在学生的口述中,不轻易打断他们的描述,特别是当学生说得兴奋、激动的时候,因为这时正是他们心智开启,创新意识萌动最激烈的时刻,一定要让他们说出最富有情趣,最有新意和闪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 其次,结合实际,大胆选择。由于没有心理压力,没有框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从最熟悉的生活中截取自己喜爱的题材,如写一座建筑物,取材于学校的有“小小传达室”、“老师的宿舍”等,取材于社会的有“理发店”、“小卖铺”等;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取材于玩耍中的有“钓鱼”、“野炊”、“探险”,取材于劳动中的有“钉纽扣”、“刷鞋”、“大米焖焦以后”等。有时我还鼓励学生从书报杂志中自选漫画作为说话写话的材料,学生自己造词造句、组句成段,生活中的新鲜事给学生带来作文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心口一致,说写一致,用笔说话,乐于作文 再次,结合教学,大胆作文。当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起来时,教师应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揭示出来的一些浅显的组句成段的规律,如总分式、并列式、承结式、因果式、转折式、递进式和作文开头法、结尾法等,让学生大胆作文,掌握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的技巧。 3.多元评价,激发兴趣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教师评语像裁判式的生硬、刻板,冷冰冰的。如: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等,挫伤了孩子的写作积极性。或空洞的、含糊的评语,如文章很生动,内容具体,想像丰富等等。使学生如堕云雾之中,觉得作文抽象,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认为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很苦的事。这些没意义不具体等的评语经常出现,使学生无所适从。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要进行多元评价,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3.1 延时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使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W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