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须做到“四个统筹”》,欢迎阅读!
![队伍建设,统筹,做到,加强,教师](/static/wddqxz/img/rand/big_27.jpg)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须做到“四个统筹”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要使学校协调发展,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四个统筹”。
[关键词]政治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精神激励与物质驱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要使学校协调发展,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四个统筹”。
一、统筹政治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关系
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只有两轮共转,才能协同前进;只有两翼共进,才能携手共飞 。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原因是教师的德与才”,教师一定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堪居其位,才胜任其职,以德感人,以才立威,做到经师与人师的完美结合。
以德立教。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崇高的道德品质,实质上称之为人类这个创造领域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我国古代教育家袁采说过:“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荀子曰:“君子至德,默默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这告诉我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育好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要在驭己、理事、导人上堪为人范。
以才诲人。打铁先得自身硬,日本学者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医生开错药还要严重”。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不学无术”。陶行知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以便教育着自己进步,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学校要统筹好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另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统筹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的关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科带头人是学校中的名师,是各个学科的旗帜和领军人物,是舵手,是师者之师,也是学校创名校的关键,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人物。一个学术带头人,就可能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 ;一个名师的水平,就代表一个学科甚至学校的水平;一个学校没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因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因而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对学科带头人要重点扶持、重点投入、重点激励,努力
营造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的环境,普通教师没有的连其所有的(必需的培训)也要夺过来,这样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会挫伤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学校不仅需要学科带头人,更需要整个教师队伍的力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要求教师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而即使是科学研究其本身的复杂性也要求教师之间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没有绿叶衬托的鲜花是不够艳丽的,而没有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仅靠学科带头人的师资队伍是单薄的。正可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说教育的园地里需要“一枝独秀”,更需要姹紫嫣红,繁花似锦。因而在对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统筹精神激励与物质驱动的关系
教师的需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教师强烈的精神需要表现为业务上进修提高的需要,创造成就的需要、荣誉和自尊的需要,迫切的物质需要如工资的提高、奖金的增加、办公条件的改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一定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待遇,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下,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苍白无力,因此,一定不能忽视物质激励这个杠杆,要适当拉开差距,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才能真正产生激励效果,国务院已启动的在教育领域实行的绩效工资旨在通过物质激励这个杠杆,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物质利益不是唯一重要的,为人师表的教师理应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淡泊名利,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待遇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要注重精神激励、注重道德感召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的需求层次满足后,教师更为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他渴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人们的尊重,自己的付出能得到领导的首肯,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语言,一个赞美的微笑,教师都会得到极大的精神安慰。为此,对教师,领导要不吝于表扬,要把物质驱动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统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哈佛大学校长在350周年校庆时指出:“哈佛最引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获奖者,她最重要的是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从哈大校长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成材,更要使学生成人。教育是育人工程,是目中有人,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我们应正确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使教师身心俱疲,来自于社会、学校、家长的压力,这三座大山,重重地压在教师身上,这是对教师身心的极大摧残。而教师不得不面向少数学生,只注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只注重分数,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相悖,为此我们要处理好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改变以学生分数评教师教学的量化考评机制,而以能否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享受教师这一职业和事业的快乐。使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促其健康、快乐、和谐、全面发展,具有适应社会和时代要求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6,(9).
[2]范先佐.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刍义[J].当代教育论坛,2008,(4).
[3]卢红.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消解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
[4]郭开强.教师互派——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J].基础教育参考,2008,(4).
[5]周洪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J].教育研究,2008,(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9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