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小学生课外英语辅导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小学生课外英语辅导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杨建红 刘琳琳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7期
摘要:近年来,面对升学压力,中小学生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班似乎成为了“时尚”。作者根据自己在校外英语辅导班教学的经验,分析了目前中小学校外英语辅导机构在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结合专业的英语辅导班和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对辅导班的英语教学进行了思考,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有助于学生和家长更加理性地选择,以及课外辅导机构自身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英语课外辅导班;教学方法;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81-01
随着英语课外辅导机构的大量兴起,其作用不言而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与学校的教育模式相比,课外辅导更加灵活,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课外教育体系的发展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需要正视的问题。经过我和我团队成员的多次问卷调查和走访,现将校外英语辅导班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教学现状
1.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准入制度不完善
有很多辅导班打着新东方概念、剑桥少年英语的幌子,实际师资不过是中师、中专、大专刚毕业的学生,甚至有的还没有教师资格证等相关证件,而真正有教学经验的在职老师的辅导班只占了很少一部分。通常人们更愿意相信教龄较长的资深教师,并不一定是因为这些老师的学术水平一定很高,知识储备也未必很大,但是其教学经验很丰富。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仅对于国家考试大纲了如指掌,而且更懂得如何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讲解知识。所以,学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未必就教学出众。但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其知识储备必定丰富,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也能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水平。 2.教师流动性过大
校外英语辅导班教师流动性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兼职教师来说。有些辅导机构为了缩减开支,大多聘用兼职教师,更多的选择和更丰厚的收入增加了教师的流动性。 3.管理体制不完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本溪市某镇为例,镇上的几家英语辅导机构均来自本土。其创办人都是从家庭辅导逐步扩展而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辅导机构。这些机构通常只有一个人主管,其他人属于“工作人员”。最为明显的是缺乏考核制度。这些辅导机构的老师按课时结算工资。不同于学校的老师,这些老师没有升学压力,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难以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4.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过多地注重英语学科的学习会使孩子减少在其他学科上的学习,造成偏科,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其次,英语辅导机构过度注重应试教育,只看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而不注重英语讲究的“听、说、读”,因此,不少孩子的英语虽然取得了很高的成绩,但却是“蹩脚英语”,语音语调等方面都相差甚远。辅导班对成绩的过多追求无形中也给孩子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对策与建议
1.制定合理的工资待遇,稳定师资力量
首先辅导班要完善教师待遇,分类管理,强化竞争意识。教育本身是一个社会学工作,但是校外辅导班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和盈利性,教师的工资待遇通常是与招生量相关的。招生人数多,辅导班收入高,教师的收入自然会有所增加。但是,教师工资应该与教学水平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也能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教师待遇不仅是经济上的考量,还包括情感上的需求。辅导班应该在教师管理中注意对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认可和赞同给予充分的空间。其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辅导班应该在完善自身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这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身在一个学习型社会,教师需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修养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更卓越的教学水平。 2.实施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一,辅导班要完善服务机制,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办学宗旨。虽然辅导机构具有一定的盈利性,但是也应该重视其教育性的特质。辅导班在招生前应该认真考察自己所在的环境,地理位置以及交通状况,以学生的利益为己任。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认真为其推荐合适的班级。这是对辅导班负责,也有利于辅导班展开教学。第二,做好辅导班、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家长只有在了解孩子上课状态的情况下方可对症下药。同时,辅导班老师更应该注重社会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英语是一门听、说、读、写、译皆有的学科,学习切不可断章取义。老师可以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英语其他方面的训练。
笔者认为对于英语辅导班而言,不断提高自己的师资力量,端正自身的办学理念,合理管理教师学生,方为辅导班持久之道。对于家长而言,辅导班的选择一定要冷静慎重,对孩子英语的学习要做到有度,不可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曾晓东,龙怡.对补习教育体系的争论及其政策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12,10. [2]王羽.浅析当前中小学校外培训问题——从校内外教育差异性分析着手[J].教育观察,2012,06.
责任编辑:杨国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w5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