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长学校共同教育 家校合力 共育花开》,欢迎阅读!
![共育,家长学校,花开,合力,共同](/static/wddqxz/img/rand/big_68.jpg)
家校合力 共育花开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但是,在教育孩子上,每个人都存在盲区,只有家校共育,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 树立正确的家校共育观念
家校之间,不应该成为“我给钱,你教孩子”的交换关系,也不应该成为家长和学校相互抱怨的关系,或者家长插手过多学校教育、学校管孩子生活的互克关系。而是应该追求互享、互补和互生的关系,家长和学校资源共享,家庭补上学校教育因各种限制难以做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幸福观等教育,从而形成家校互相滋润,互相创造,互相联系的互生关系。家长和学校都应该跳出各自的立场,将目光指向“培养什么样的人”,一个具有沟通能力、想象力、选择能力、道德心、自控力、感染力、召唤力和追求力的人,那才是未来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东西。
二、 自我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作为一名80后的家长,且独身子女,没有做兄弟姐妹的经验,且还存在着对父母育儿经某种“不信任”。在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精神比较自我,同时在感受周围育儿观念带
来的各种困惑,甚至焦虑。在历经朵朵妹一年上学期后,我的心得就是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第一,要有意识。意识到自己为人父母,要角色定位,要自我成长。第二,要有办法。针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遇到的问题,要拿出不同的办法。第三,是有智慧。智慧从实践中去学、去悟,在书本中去看,同时要形成自己的反思力,就像学生的学习一样,犯错一次要归因,归因后要反思,反思以后要形成适宜自己孩子的成长清单。第四、注重与老师沟通交流,不简单沟通孩子在学校表现,更多是在教育上遇到的瓶颈、困难。
三、 学校应注重创新家校共育的形式
美国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曾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离是教育中最大的“浪费”。怎样打通二者之间的隔阂,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让家校共育作用实现最大化,家长给力是其一,学校也应注意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才能实现家校共赢。比如:开设父母学堂和家教案例,采集知名教育学、心理学专家针对具体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和建议,提供科学知识。以案例为主,针对孩子成长中具体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帮助家长走出误区。又比如:家长进课堂,要做好家校共育工作,仅仅让家长坐在讲堂里当听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家长登上讲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鼓励家长走进教室担起临时的老师角色,给孩子们讲述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p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