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女神“维纳斯”艺术作品探寻美的时代变迁

2023-04-27 16:4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观女神“维纳斯”艺术作品探寻美的时代变迁》,欢迎阅读!
维纳斯,美的,探寻,变迁,女神
观女神维纳斯艺术作品探寻美的时代变迁

作者:邵媛媛

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10

摘要:维纳斯作为美的象征,她的长相和身材在无形中也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美,所以在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手中,所创作出来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本文主要通过笔者在美术史脉络下整合不同时代的维纳斯艺术作品,归纳出美的时代变迁及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维纳斯”;;时代变迁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每一时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时代而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将发生变化,真善美的内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对同一审美对象势必产生不同的描绘,这便是美的时代性。综观美术史,尤其是公元前5世纪至19世纪,以纳斯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屡见不鲜。因此,本文以时代脉络为序,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维纳斯艺术形象的变化,领悟的本质与内涵变化,归纳美的时代变迁。 一、感性时期: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雕刻十分突出,尤其是女性的雕塑最为出色。在欧洲一些国家出土的一些圆雕和浮雕女雕像,被人们称为原始的维纳斯,《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尊雕塑肉体丰满,有意夸大乳房、臀部、下腹等女性特征;反而忽视脸部、手部等细节的刻画,这就是生殖崇拜到极致、集体无意识、生活在公元前20000年左右的原始人眼中的美。因为在那个时代,生命的延续才是最重要的,女性之美的典范就是丰满的肉体,最好肚子也很大,暗示着生命的孕育。艺术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旧石器时代对女神维纳斯的雕刻展现了早期人类的日常生活。这种典型的女性雕刻形象也是原始艺术的开端。 二、理性时期:古希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

这一时期,人已经有自己独立思想,从维纳斯艺术作品中,可以很明显看出与史前纳斯形象的不同。古希腊人在雕刻时遵循的黄金比例影响着往后的时代关于美的感受,帮助民众认识美与丑,这是人类认知的巨大进步。高挑、健硕的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代表着古希腊时代乃至整个理性时期的审美特征。也体现其生存结构决定了他们对美的追求:更加男性化、更加健美。

古希腊时期的黄金比例、肌肉的线条感都完美传递到其追随者文艺复兴时期。与此同时,世俗之美来表现文艺复兴时期的再好不过,这个时期虽以学习古典为特点,却绝非简单的复古,而是取其精神。主要以贯彻现实主义和体现反对宗教禁欲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和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看似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身


份,却都是展现文艺复兴开放人性的本质精神,用具体真实的艺术形象反对封建的禁欲主义,从姿势颜色和透视解刨到搭配,各种美都是严格的、规范的。

相比于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更趋近古希腊的创作内涵,那时的知识分子主张逻辑、清晰、单纯与道德,反对洛可可样式的繁琐过剩,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充满缅怀复古之情,希望回返到当时的美学。大卫学生葛罗转托多培耶临摹的《米罗的维纳斯》也体现出当时时代对美的艺术宗教所表现的理性内容。 三、感性时期: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

鲍姆嘉通曾说:我不关心看不见的一切,只关心我能闻、尝、触,能刺激我的全部感官的一切。表明在这些时期,美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用愉悦、感性的情调来表现当时社会生活。

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另一方面,号称太阳王的法国路易十四为了显示大君主的豪华气派和宫廷的享乐,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鲁本斯的《照镜子的维纳斯》便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品。

追求享乐主义的还有洛可可艺术,当时那种醉生梦死的人生观严重影响着整个西方的艺术趣味、艺术理想。被享乐主义思想充斥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种视觉艺术来表达他们内心情感,于是追求轻快、纤巧、可爱,把愉悦感官当成目的,就代表着他们庸俗的审美趣味。从布歇的《梳妆打扮维纳斯》和里奇的《维纳斯与丘比特》就能很好地看出这一特点。

夏塞里奥笔下的维纳斯金发碧眼,拥有魔鬼身材和白瓷般肌肤,无论是微低的额头还是束发时的手臂都体现出一种优美高雅的格调,将女神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四、非理性时期:现代、后现代

尼采认为日神是主宰人幻想世界的外型的神灵,如同太阳出来,世界的轮廓立刻明晰起来一般,日神统摄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既然是统摄幻觉,说明美的外观不是真实的而是人虚幻的,非理性的。

现代和后现代不是两个时代的区分,而是作为两种思想形态的区分。现代艺术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非理性化的个人感情表达,抛弃全职全能的视角和精心构造的完美结合。非理性时期人们将女神维纳斯物化,不再通过她的身材、表情来表达情感,而是宣扬纯粹的个人意识、非理性的直觉体验、反传统的方法,强调创新。如用亚克力材料绘制维纳斯雕塑、维纳斯电影反映社会现象等。


五、总结

通过对维纳斯艺术作品的分析归纳,笔者得出美术史的是感性-理性-感性-理性-非理性时期的转变逻辑,从中看出在历史行进过程中,作为一种审美趋向对于当时社会和精神的反馈。诚如翁贝托·艾柯在《美的历史》中所说:美随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而转移向来并非绝对、颠扑不破,而是随历史时期与国家而异。所以无论是对于蛮荒时代茹毛饮血的原始先民还是对于拥有思想的艺术家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我们来说,美的感受可能不同,但美社会的力量都是不容忽视的。最后用李泽厚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結尾: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

参考文献:

[1]鄂霞.审美审丑”——“艺术关系的时代变迁[J].美苑,201403):15-19. [2]韩静.从维纳斯形象的变迁看西方美术史进程[J].艺术研究20052-4. [3]李晖,熊菲.洛可可绘画艺术的美学价值[J].美术大观,200904):194-195. [4]魏薇.尼采非理性美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dp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