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计划制定方法

2022-10-13 01:41: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常用计划制定方法》,欢迎阅读!
制定,常用,计划,方法


第四节 计划的编制方法

实践中计划编制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等方法。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缩写为MBO)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详见第十一章管理方式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主要介绍滚动计划法和网络计划技术两种方法。

一、滚动计划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一)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在计划工作中很难准确地预测将来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经济政治文化、技术、产业、顾客等各种变化因素,而且随着计划期的延长,这种不确定性就越来越大。因此,如机械的按几年以前编制的计划实施,机械地、静态地执行战略性计划则可能导致巨大的错误和损失。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后果。具体做法是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

(二)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滚动计划方法虽然使得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任务量加大,但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优点十分明显。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是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更加切合实际。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由于人们无法对未来的环境变化作出准确的估计和判断,所以计划针对的时期越长,其实施难度也越大。滚动计划相对缩短了计划时期,加大了计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是战略性计划实施的有效办法。其次,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这就保证了由于环境变化出现某些不平衡时,也能及时地进行调解,使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第三,滚动计划方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对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二、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包括各种以网络基础判定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等。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


高的速度完成工作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如图2-4所示。





(二)网络

网络图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任何一项任务都可分解成许多步骤的工作根据这些工作时间上的衔接关系,用箭线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画出一个由各项工作相互联系、并注明所需时间的箭线图,这个箭线图就称作网络图。图2-5便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图形。



1“—>,工序。它是一项工作的过程,由人力、物力参加,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图中箭线下的数字便是完成该项工作所需的时间。此外,还有一些工序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是虚设的,叫虚工序,在图中用“-->”表示。网络图中应用虚工序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工序之间关系的含混不清,以正确表明工序之间先后衔接的逻辑关系。 2“О”,事项。它是两个工序间的连接点。事项既不消耗资源,也不占用时间,只表示前道工序结束、后道工序开始的瞬间。一个网络图中只有一个始点事项,一个终点事项。




3、路线。路线是网络图中由始点事项出发,沿箭线方向前进,连续不断地到达终点事项为止的一条通道。例如图2-5中从始点①连续不断地走到终点12的路线有4条,即:







比较各路线的路长,可以找出一条或几条最长的路线。这种路线被称为关键路线。关键路线上的工序被称为关键工序。关键路线的路长决定了整个计划任务所需的时间。关键路线上各工序完工时间提前或推迟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活动能否按时完工。确定关键路线,据此合理地安排各种资源,对工序活动进行进度控制,是利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要目的。

(三)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

网络计划技术虽然需要大量而繁琐的计算,但在计算机广泛运用的现代社会这些计算大都已程序化了。这种技术之所以被广泛的运用是因为它有一系列的优点。

1)该技术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并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因此,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可以统筹安排,全面考虑,又不失重点。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可以进行重点管理

2)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和资源利用实施优化。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调动非关键路线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关键作业,进行综合平衡。这既可节省资源又能加快工程进度。

3)可提高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该技术指出了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困难点,以及这些困难点对整个任务产生的影响,准备好应急措施,从而减少完不成任务的风险。

4)便于组织与控制。管理者可以将工程特别是复杂项目,分成许多支持系统分别组织实施与控制,这种既化整为零又聚零为整的管理方法,可以达到局部和整体的协调一致。

5)易于操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bv.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