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郑启五文化随笔 路遇读后感》,欢迎阅读!

郑启五文化随笔 路遇读后感
我过着简单的校园居家生活,每日总要出门走走,或到校信箱,或到图书馆,一路赏看满树的红棉花,心情亦盛开。
在芙蓉湖畔生活了一辈子,自然熟人多,一路除了看花就是点头,有时也寒暄几句,话题常常是《厦门大学报》“大学副刊”上我的校园短章。我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无论褒贬,一概喜上眉梢,这些老先生能有时间看你的文字,已经难能可贵了,还有心发表读后感,享受这样的待遇,能不高兴吗?石子击水,都还希望能听到扑通一声,况且是自己敲出的文字,哪怕是一方豆腐块?!
外人很难想像,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一份校报居然还有如此影响,我想这大概首先得益于《厦门大学报》覆盖面的广泛,一个校园里每周发行近万份,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角落。其次在于校园的中老年教职员工大多还保留着阅读纸媒的习惯,自家校内的报纸,字里行间总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牵扯。再则,校园中退休老师中的热心读者还兼任了义务的发行员,总会悄悄地把报纸及时送到各家各户,我常常是听了熟人的读后感,才知道自己的某篇文章已被采用。
上周的《厦门大学报》刊载了我的《可爱的老潘》,短短一文写的是洋鬼子潘威廉教授,结果先后至少遭5位熟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U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