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文查重率太高怎么改》,欢迎阅读!
硕论的话比本科论文来说,文章应该会有更多的一部分内容是自己的工作,比如说实例仿真,结论等部分。如果是这些部分重复比较多的话,可以从整个写作架构入手,然后用调整顺序,重述的这种方式做整体性的改动。
除去这些之外,比较容易重复的地方是背景,文献综述和理论、方法这些内容。就需要从细节入手了。
但是修改不能太离谱,还需要保证文字的流畅度和学术性。 文章研究的背景部分,其实这部分内容算是整篇文章最随意的了,也不需要过多的学术性语言,只需要介绍课题背景就可以,尽量把数据、实例这种东西分散开写,不连在一起,然后背景介绍的文字可以大改,文字注水一点也可以,比如说几句话之间补充一句自己的话这样。
针对于文献综述而言,可以用同义词替换,颠倒顺序,主被动转换这种办法,结合进行。
针对于理论、方法介绍而言,最好别直接从别人的论文,专业书籍,或者是百度之类的地方,先把理论方法整个抄过来,再想着改。这种方式是抄过来容易,修改起来反而更困难了。可以先理解理论的内容,明确句子的主干,之后把核心词汇保留,再去改写这句话。
翻译软件法。这个方法是我最早听说的,也是我尝试过的,我曾经试验过利用一种翻译软件把中文翻译到英文/日文/法语等等,然后再用另外一种翻译软件把英文/日文/法语等等翻译回中文。这种方法行不行呢?偶尔行,但如果那段话很简单,你这么折腾一遍,其实你
仔细看,是起不到降重的效果的,如果那段话很难,你这么折腾一遍之后,回来的文字可能已经面目全非了。
举个例子吧,一段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话,百度翻译中文到英文,再谷歌翻译英文到中文。
这样操作之后,可能确实会降低一定程度的重复率,因为某些部分被替换成了全新的文字,但这些问题,真的跟原来意思一样吗?整体来看,其实还会有很高的重复率,而且有点地方变得面目全非了。
所以这种方法如果要使用的话,只可以用于参考,但不可以直接照搬套用,比如说想要替换同义词或者变换句子的顺序,写法之类的,想不出来怎么弄,可以这样操作一下,看看能不能给你点提示。
(2)外文翻译法。比起上一种中文到外文到英文,这一种是直接从外文到中文。有的人说中文引用会重复,我去找一篇外文文献,然后翻译成中文, 再放到自己的文章里。如果以前没人干过,那还真行。但你怎么就知道你复制然后翻译的那段话,别人没拿来这么用过呢?不过这确实是一个参考并改写的好办法,不过大家可能看中文文献都懒得看,也就不用说看外文了。
(3)公式编辑器法。有一种说法叫下载MathType公式编辑器,然后把难处理的文字,数据,公式拿这个公式编辑器输入,系统会把它当成图片,查不出来。但,就像之前的图片法一样,系统的技术是在升级的,这个方法以前好使,以后就未必了。而且如果你把文字拿公式编辑器输入,调节格式会出现很大的不方便和突兀感,至于公式,比起word自带的公式编辑器,确实是用MathType会更好一点。
3.可以有效使用的方法:
(1)同义词替换,颠倒顺序,主被动转换等等。为什么放到一起说呢,因为每一招单独拿出来用,都不会起到真正的降重效果,必须要结合在一起用。步骤基本上是:
首先要明确这段话里,绝对不能动的那种专业词汇,核心词,这种没有办法替换的文字。其次,替换同义词,比如说降低—减少,对……来讲—就……而言。并列的词语可以颠倒词语的顺序,再加以替换,句子如果不存在明显的顺序,也可以替换,然后变更句式等。但一定要在改写时融合这些方法,单一的使用作用并不大。
(2)理解意思之后按自己的话重述。
这是所谓的高端方法,也是比较难的方法。如果说上一种方法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做改动的话,这种方法就是要摒弃掉原文,自己把原文所表达的意思拿自己的文字写出来。这要考验你对原文的理解能力,文字表达的流畅程度等。举个例子,这是之前放到翻译软件里举例用的那段话。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述,并同样运用了同义词替换,颠倒顺序等方法,将重复率从100%降到10%以内。
至于不同类型的文章,处理起来的方式其实也不一样,我自己也是从最初的本科论文开始,摸索尝试修改过几篇文章之后,才开始摸透降重里的学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3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