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2-08-11 15:23: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必考,知识点,会考,地理,总结
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是一讲非常重要的考试要想轻松的应接会考,就要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1

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4(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1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1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6910)、回归年(3655小时4846)

1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1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1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1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2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2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2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2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不通过陆地(实际)

2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右南左)

2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6、春分日(321)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7、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28、秋分日(923)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9、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30、夏半年的概念:321日至923

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2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3 1.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2.黄河的开发利用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3.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

4.京杭运河六省市(.....).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 5.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量.运速.运价) 6.主要铁路干线53(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宝成-成昆.京包.陇海.浙赣-湘黔

7.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株洲.徐州.上海.商丘.南昌.洛阳.宝鸡.昆明等 8.长江对外贸易港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南通.

9.沿海十四个开放港口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pH.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