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澳门中文新诗发展史研究(1938-2008)》,欢迎阅读!
澳门中文新诗发展史研究(1938-2008)
【摘要】:澳门地方虽小,却是世界上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最悠久的地方,由于历史缘故而一直有着特殊的文化地位,“诗城”之誉更是为人所熟知,但现有澳门中文新诗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相对而言,其它历史时段的研究则显得较为零落,事实上,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澳门中文新诗已见端倪,各个时期均是环环相扣。而本文是国内首篇以澳门中文新诗整体发展史作为研究课题的论文,一方面会藉着对一手史料、报章刊物的“发掘”和“梳理”从纵向上加强澳门文学史料的研究基础,另一方面,在横向上亦透过与内地及港台等地区的比对突显澳门中文新诗在华文文学的区域性特殊意义,并务求在纵横向相结合下全面理清由1938年截止于2008年关涉本论题的情况。全文共设五章,其中一至二章以论述澳门中文新诗的文化发展背景,包括中国文化、葡国文化的历史传承、本土文学形象及澳门中文新诗起源等为中心,第三至五章以论述澳门中文新诗的发展历程,包括30~50年代的澳门中文新诗在《新园地》等早期澳门文艺刊物内的类别及呈现风格;60~70年代澳门中文新诗的内地化与香港化倾向;80年代中文新诗的多元化发展,并从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分析作切入点,论述移民诗人及本土诗人所面临的困境;90年代澳门中文新诗进入成熟期,透过新诗社团、评论的丰富等变化来反映澳门新诗的发展变异,并结合新生代诗人创作来剖析中文新诗如何过渡到新世纪;21世纪澳门诗坛涌现了不少新秀,变化不断,而网络创作的盛行更为澳门中文新诗提供
了无限的可能性。最后一部份为“结语”属于澳门中文新诗研究中的专论部份,会着力讨论澳门中文新诗发展的是非得失、澳门新诗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而本研究所论述有关1938~2008年澳门中文新诗之发展历史全景视野的结论是:澳门早期的中文新诗可溯源到30年代,是透过内地“植入”过来,理论和受到其它外来的文化冲击较少,而最早一批来到澳门的诗人一般都是受到战火或政治的困扰,他们都倾向于从民族抗争的角度来表现新诗。50年代以后现实及爱国主义渐渐主导了发表空间,除了《红豆》及于香港发表作品之外,澳门诗坛倾向政治抒情,并以光明歌颂作主题表达模式。到8、90年代澳门形象逐步确立,现代主义抬头并出现后现代主义倾向,本土与外来诗人同时呈现出黑色意识,而形式的尝试不断更令澳门诗坛呈现无限的生机,进入新世纪澳门新生代诗人逐渐成熟并走出前辈诗人的创作影子,他们的新型艺术探索更把澳门中文新诗带到新的境界。【关键词】:澳门中文新诗新生代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光明歌颂黑色意识本土外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7.25
【目录】:论文摘要6-7ABSTRACT7-10第一章绪论10-17第一节澳
门新诗的研究背景10-12第二节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2-14第三节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14-17第二章澳门文学的传承与新诗在澳门的出现17-44第一节澳门文学的文化历史传承17-38第二节澳门新诗的起源38-44第三章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澳门新诗44-133第一节抗战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澳门新诗44-57第二节50年代澳门新诗的发展57-84第三节60年代至70年代澳门新诗的发展84-133第四章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澳门新诗133-292第一节80年代澳门新诗的发展133-220第二节90年代澳门新诗的发展220-292第五章站在希望与困难的起点上——新世代澳门新诗的发展292-304结论304-316参考文献316-331后记33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e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