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散文的审美特征拓展散文的审美视野

2023-01-24 22:4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散文的审美特征拓展散文的审美视野 》,欢迎阅读!
审美,散文,视野,拓展,特征
从散文的审美特征拓展散文的审美视野

作者:朱新民

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12



[作者简介]朱新民,男,江西南康人,赣州技师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朱新民

(赣州技师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大纲中强调的重点。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审美情趣和能力却被忽视。本文就试从散文自身的审美特征来浅谈散文审美视野的拓展。

[关键词]散文;审美特征;审美视野

[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12-0075-01

散文,在上世纪初期也称“美文”。在散文学习中,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束缚,固守“形散神聚”这一特征去审美,结果造成了审美的单一性和审美视野的狭窄性。这是对散文自身特点把握不全的表现。笔者从散文的审美特征出发来拓展散文审美视野。

散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

1.对事物的感发性。散文基本上写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本质上来说,散文真正是心灵的裸露。“真”是其存在的基础,脱离了“真”,散文就有可能走向小说这一文体中去。真实是散文的生命,真切是散文的灵魂,真诚是散文的根基。从散文写作来说,其题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要写有关人物的散文,那作者就必须仰仗真挚的情感,独到的体悟,需要有相当的生活阅历和艺术经验去驾驭。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写出的散文也就给读者以痴人说梦的感觉了,自然谈不上审美了。感发性的审美特征,确立了散文的审美框架,要求对作品的审美过程不能脱离真实生活,更不能游离于表层的真实性而去幻想式的审美。

2.题材和样式的多样性。散文题材广泛。只要事物经作者精心提炼,运思,都可以把其所蕴涵的哲理,诗样的深情,发出诱人的光辉来。散文题材的广泛,是其他体裁所不能比的,因而人们称它是“生活的博物馆”。样式的多样性,兼容随笔,小品文、速写、特写、游记、回忆录等等。样式的多样性又使它在审美过程中自觉与不自觉地与其他文体发生着一定的联系。语言简练而铿锵有力,具有诗的语言特点,生动曲折的结构类似小说,活泼尖锐的矛盾并不逊于戏剧中的冲突。如鲁迅的《过客》、何为的《第二次考试》和杨朔的《茶花赋》等都积极吸收了戏剧文学、小说、诗歌体裁特点。

3.结构的自由性。散文一方面在题材方面具有广泛的选材空间,同时在文章的整体结构上给人以杂乱无章的初感。这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中的“形散”问题。散文是没有逻辑性的要求的。结构上虽自由,然而在其思想主旨、意蕴方面则聚焦在一点上,这也是散文的内存本质要求。如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听听那冷雨》就是很好的范例。

4.语言的自然、清新简洁、优美性。散文称为美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偏重于语言这一角度。而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也多见。为了更形象而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自然是再妙不过了。散文中的细节描写,虽然只通过几个动作、神态、表情在瞬间


来体现,但却让意境回味难忘。因而语言依然是精炼的。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的细节描写就是一很好范例。

以上是从散文的审美特征来论述,要走向深入审美,光有以上知识是不够的,就要用辐射性的审美角度去逐层深入,全方位地去拓展散文的审美视野。根据散文的表现对象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分类的不同,拓展的方法角度自然也不同。现就如何拓展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的审美视野分别作探讨。

1.以深入文本,发挥想象,转换角度来拓展记叙性散文的情感美的审美视野。记叙性散文是以客观事物为主要表达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要使语文教学中不断拓展该类散文的审美视野,必须深入文本。从整体上把握该作品记了哪些事,及其此时的情景。这样就有助于读者能更深刻地去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性美、思想美等。作品中的事件,作者较熟悉,但读者不一定熟悉。因为读者会受地域、风俗、阅历的等因素的影响,这时读者就得发挥想象,尽可能地把自我直接融入作品中去。这才有助于还原作品的真,显现作品的美。转换角度,也就是换位思考。记叙性散文思想上都有一定的升华,到达更高的人生思想境界,显示出崇高的美。读者采用换位思考去审美的话,审美视野必会进一步豁然开来。如朱德的《我的母亲》,我们在深入总结作品的事件后,想象当时的时代背景,想象母亲此时彼时的苦难,最后换位成把我们至亲至敬的母亲去置于作品中的事件,难道我们不被母亲的性格形象所感动?体验不出伟大的母爱?当然,在这一审美过程中,如果能较好地综合运用心理学的话,审美视野也将进一步拓展。因为在这一审美过程中作者和读者之间在心理上具有相通性,融合性。

2.以意境之美来拓展抒情散文的审美视野。

抒情性散文的根本要旨在于抒情。它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也集中于此。在这方面与诗歌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拓展该类散文的审美视野,也可借助意境来达到审美。作品中有些表象一般比较抽象,读者较难把握其美。虽然表象具有抽象性,但作者一般会从修辞学角度来呈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中这方面的表现就比较好。写“月色下的荷塘”这部分,作者综合运用了比喻、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但要真正入其意境,感受其美韵,光有这点知识是远不够的。读者应从文中的表象所固有的原始特征入手,综合自我心境感受,创设出另一种别开生面的意境来。如写月色用“像笼着轻纱的梦”来形容。那月的特征应是怎样呢?既把月色比喻成梦,那其特征定为淡雅、朦胧、柔和的意境就可以感受了。这才真正从意境拓展了抒情散文的审美视野。象征散文,拓展其审美视野也是如此,只是要求读者进一步联系生活,用意实的生活去活化出其象征的影子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茅盾先生的《白杨礼》就是一很好范例。

3.以独特深邃的人文思想来拓展议论性散文的哲思美。

议论性散文是以阐发道理,表达己见为主要内容。议论性散文就是抓住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人物、现象,以作者独到的主张见解来进行立论,进而指明本质、揭示规律。古典散文,议论性散文居多。一方面议论性散文的写法特点得到了完善,另一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思想、传统伦理价值思想也有了新的认识。先秦诸子散文和其随后的《史记》就把传统人文价值体系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对深邃人文思想的认识理解,这不仅对陶冶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议论性散文的审美的内在要求也是功不可没的。如对人的“生”与“死”的观念,如果我们理解了古典的人文思想中对二者的认识的话,那对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所反映出的哲思美自然也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当然,在以深邃的人文思想来拓展议论性散文的哲思美的同时,读者还应综合一定的伦理学、宗教学等知识进行综合利用,这样对议论性散文的审美的视野的拓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要全方位地拓展散文的审美视野,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它不仅依赖于文学这一学科的知识,还需借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美学、语言学、修辞学、伦理学甚至宗教学等方面知


识。但从散文的自身审美特征去拓展散文的审美视野,则是引向深入审美的基柱,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审美素养发展的,有助于学生建立和完善审美框架结构。



1]张炳隅.文学鉴赏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刘安海.文学理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Yi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