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的旷达人生给我的人生启示800字》,欢迎阅读!
“旷达的人生态度”背后的因素很多,他的“仁者之心”,他的绝世的才华,都于他豁达的人生态度有所助益,但这更多是天赋所秉,幼年熏陶,人力难以企及。
而比较好学的是东坡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即在更高层次上观照现实处境,这种思维多得益于佛道二家。
东坡在被贬儋州之时写了一个很短的随笔,《在儋耳书》: 吾始至海南,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为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薄饮小醉,信笔书此纸。 这篇小文讨论的是:人如何面对现实的困境。
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因为,“困境”,它无论古今,无论贤愚,无往而不在。此时,东坡已至暮年,在政敌的打击下,一贬再贬,至此已是天涯海角的儋州。即便东坡再旷达洒落,说他一点不为所动是不可能的。
苏东坡刚到儋州时,见天水茫茫,也凄然感伤,不知何时才能够离开这个荒蛮的小岛。 但东坡总能以更加高远辽阔的眼光,看待现实的事物,因而能够超越其上。
东坡直接把思维拉到天地之外的高度,在这个绝对的高度上,他看到,天地是在一片茫茫的积水中,天地间的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
在九州的少海中,如此看来,儋州一岛,少海一岛,大瀛海一岛,九州一岛,天地亦是一个大岛。
无论是谁,无论处在京城还是荒蛮之地,我们都处于一个巨大的岛上罢了。
所以,处在京城,还是处在荒蛮的儋州,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那就更不应为此凄然伤神。东坡是写文章的高手,即便是这篇小文,也透露出构思的精巧。在用抽象的方式,去解释了这个站在更高远的境地去对待现实的事物后,他又以现实中常见的现象举例。
把一盆水倒在地上,以草叶为舟,一只小蚂蚁附在草叶上,蚂蚁太小,以至于一个水洼对它来说都是浩渺无涯,它害怕、惶恐、焦虑,茫茫然不知如何渡过之这大水。
不一会,水洼便干涸,小蚂蚁哭着对同伴说:我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
这从人的角度看,时间很短,水洼很小,但对于小蚂蚁来说,却是漫长的漂泊和别离,足以激起深沉的痛苦的巨大的欢喜。
(也许,物体越大,它是能见到的空间越辽阔,感受到的时间越快。) 那么,从高于人的角度看,人类所经历的困境也是短暂和渺小的,一如人类看蚂蚁那般。 东坡付之一笑。
站在更高处,站在更远处,一切现实的存在都是短暂微茫的,无困境可逃,亦无忧愁可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K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