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特色案例

2022-11-22 16:29: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级特色案例》,欢迎阅读!
班级,案例,特色
“不带零钱,不吃零食”活动中的

特色教育

——班级特色案例



新乡市实验小学五六中队 郝娜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也是学校中的“个人”。班级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中就更显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小蚂蚁为载体,挖掘蚂蚁本身的特性,即:勤劳、团结、文明、守纪。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进行班级文化管理班级名称定为“蚂蚁之家”。制订了班级口号:勤劳、团结、文明、守纪;班风:团结合作;勤奋乐观。班规:铃声响,进课堂;不说话,静坐好;课堂上,专心听;两课操,认真做;不追逐,不打闹;不贪吃,不拿钱;讲团结,懂合作。

班级文化初步形成阶段,我要求学生了解蚂蚁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性,从而了解班级文化特色,班级口号的意义。搜集关于蚂蚁遵守纪律的小故事,了解蚂蚁守纪的习性,学习蚂蚁的守纪精神。在班级特色中,我着重开展了“不带零钱,不吃零食”的活动,力争使之成为我班的独特之处。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勤劳、团结、文明、守纪。

我带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各阶段的班,长期的教学生涯让我接触到了各种情况的孩子,给我震动最大、最深刻的还是乱花钱、乱吃零食给孩子带来的危害。这种危害短时间内显示不出来,到了显示出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更让人无奈的是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看不到也没有意识到将来的后果。对孩子的溺爱使得学校的教育总是流于形式。等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悔之晚矣。

我在新接的一年级里把这项教育当作了我班的特色。我在班级公约中规定不带零钱,不吃零食。经常诵读班级口号和班规,学习小蚂蚁的精神,争做守纪小蚂蚁。除去制定严格的规定外,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危害,我让学生收集吃零食有什么不好的资料让学生在校门口观察小贩卖小食品时的不规范的动作和小


食品的卫生情况……在课堂、班会等时间设计“吃零食好不好,拿零钱行不行”主题班会,让学生观看精心准备的因为带钱、花钱引起的各类犯罪实例和查获的生产三无食品的黑作坊的报道等环节让学生自己体会乱花零钱,乱吃零食的危害。看得多了,了解的多了,虽然因为年龄的原因还不能真正意识到更深层的意义,但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初步认识并或多或少的自觉遵守了。

一次,一个孩子因为和妈妈逛街,妈妈在孩子兜里放的钱忘了拿出来,到了学校,尽管没人看见,但孩子还是主动拿出来交给我,并一再说明情况;一个孩子以前非常爱吃零食,刚上学时和班里的很多孩子一样,书包里每天差不多都会装点瓜子、方便面、糖果、虾条什么的。但是看到别的同学都不吃了,他也不好意思再带零食到教室。在家长写的孩子家庭表现材料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吕天泳的家长这样写道:自从老师规定在学校不吃零食,不带零钱,孩子可自觉了,有时候大人忘了,他还记得。有一天早上,家长说:“带块面包走吧。”孩子立刻说:“你忘了?老师不让带零食。我还想评选我们班的蚁王呢。”然后,他把饭全都吃完了。就是在家里,也比以前买零食少了很多。胡哲凡的家长写的是:孩子回家说了老师的规定,我问他能不能做到,孩子很自信的说“能”。有一天,让他上学带瓶饮料,孩子却说“老师不让带饮料去学校,再说老师说白开水能解渴,而饮料越喝越渴。”。……所有的家长都尝到了这个活动的甜头,特别支持我的工作

在“蚂蚁之家”这个团队中,每一个学生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不带零钱,不吃零食”的活动的开展,彰显了特色教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育效果。让班级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体现出集体个性,为班集体注入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班级特色的摇篮中健康成长,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Fv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