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2023-04-19 23:37: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综述,文献
关于从众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对中国从众研究的相关文献中关于从众的界定、相关研究、原因、影响因素和意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从众 实验 原因 影响因素 意义

从众是社会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也形成了许多成果,本文试图对其进行综述。



一.从众的界定

社会理学家对从众有很多界定,但基本上强调的是在群体压力下做出的行为,周晓虹的经典定义:“在强大的群体压力前,很多人都采取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意见。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再知觉判断、信仰及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大多定义在承认“受群体影响”基础上,强调从众是“改变原有的态度和行为”,如:“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时蓉华而另一些学者则是强调“表现与大多数人一致”,而不是强调“改变原有的态度”,如周晓虹、乐国安、沙莲香等。乐国安和沙莲香认为从众是在群体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着群体的压力,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群体压力可能是“真实的或想象的”(路海东,又有一些人不仅有群体的“压力”,还应有“群体的导引”(屠文淑。对从众的定义,宋官东1997)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从众是正在客观或心理上模糊的情景中,人们自觉不自觉以地人确定行为为准则作出的与他人一致的行为或反应倾向。”“传统观点更强调从众行为的被动、盲目性(不由自主)和外部归因的情境模糊性和他人确定行为的明确性。”(宋官东



二.从众行为的相关实验研究

社会理学关于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很多。一些经典研究主要有谢里夫Sherif,1935)利用“游动错觉”现象设计的一个研究个人反应如何受其他多数人反应的影响的实验;阿希Asch,1951做的被称为经典性的从众行为实验;


克瑞奇菲尔德Crutch field,1955)做的从众的补充实验。许多国家和地区如黎巴嫩、中国香港、巴西、津巴布韦、挪威、加拿大、日本等,都进行了重复实验。

我国对从众行为的研究主要有张仁俊1987)等重复阿希的研究俞国良1989)参照阿希从众实验并做了必要修正的实验研究李强1990)对同龄群体对中学生升学择业意愿的影响研究乐国安、文明1990)对青少年学生的从众行为进行的跨民族研究岑国桢1994)对816岁少年儿童认同从中反应原因的研究杨青1998)对部分少数民族儿童的从众行为的跨民族比较研究。



三.从众的原因

从众的原因主要有:“相信他人心理”、“寻求安全心理”、“忠于集体心理”、郑雪、申荷永)“信息压力”、“规范压力”、道奇;杰拉德1955“长期的生活习惯”、“希望得到众人的认同”、“行为参照的需要”邹海燕、柳礼泉、张君等)岑国桢对学者们研究从众的原因进行综合出从众原因有5钟:“为了免受责难”、“为了表示友好”、“表示归属群体”、“多数人更正确”、“图省事不费心”。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群体”、“个人”、“情境”被普遍认为是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方面主要是“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群体的权威性”、“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沙莲香还提出了“群体成员的身份”、“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群体的专长”等因素。个人方面主要是“性别差异”、“文化差异”、“人格特征”、“知识经验”、“个性特征”、“地位”等,沙莲香指出个体因素还包括“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与群体保持一致”。情境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信息的模糊性”、“从众行为的公开性”、“权威人士的影响力”、“承诺感(责任感、约束力)”。很多学者还提出了刺激因素,主要有“刺激物的内容”、“刺激物与个体的重要程度”。邹海燕等人还提出了“伦理、政治等原则问题”对人们从众行为也是有影响的。

五.研究从众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hV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