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本体论》,欢迎阅读!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 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黑格尔哲学是传统本体论的最大代表。马克思首先揭露了黑格尔本体论的唯心主义实质,认为它是“头足倒置”的。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批判地吸收了他的辩证法。黑格尔辩证法本身就依附于黑格尔本体论。在批判传统本体论的过程中,马克思从对传统本体论的理论批判进而揭露其现实社会根源,指出只有消除这种根源才能彻底克服传统本体论的弊病,从而在批判传统本体论以及当时的现实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本体论乃至整个哲学的实践转向。
马克思在唯物主义的旗帜下,以实践人本的思维方式,对世界本真存在的追问作出了圆满的回答。马克思本体论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层面是,人是世界的本真存在,世界的深层次的奥秘在于人。这表明马克思本体论的基石是对世界的人本理解;第二个层面是,人又何以为人呢?我们用什么样的观点去看待人呢?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了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巨大差别,费尔巴哈从客体的或直观的角度去看待人,看到的只是抽象的“一般人”,马克思从感性的人的活动,从人的实践去理解人,看到的是“现实的历史的人”。世界的秘密在于人,人的秘密在于实践,这个结论是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主要点和闪光点。马克思本体论的思维逻辑是:解释世界—改变世界;抽象人—现实人;感性直观—实践活动。费尔巴哈的直观人本主义作为起点,代表一极,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超越费尔巴哈的哲学飞跃,代表另一极,它们彼此对立,相互衔接,体现了马克思本体论的思维进程和逻辑建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生存论”性质的现代本体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在实质上就是从原则的高度对整个传统本体论的批判,是马克思与整个传统本体论哲学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的清算和决裂。但马克思并未抛弃本体论,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解“存在”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对颠倒的关系进行“倒置”,确立感性实践活动优先于逻辑和知性、并构成逻辑和知性基础的本体论地位,由此确立的本体论将不再是“知性化的实体本体论”,而已成为“生存论”性质的现代本体论。在马克思那里,生存的最本质的内涵就是生产。
广义生产和狭义生产:狭义生产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对人的基本的生存活动不可或缺;广义生产不但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还包括人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概言之,广义生产乃是指整个社会或全部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在马克思的广义生产理论中,核心的部分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这种生产在其中得以展开的社会生产关系。从本体论研究的角度看,马克思广义生产理论的核心和实质是社会生产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马克思的本体论本质上是社会关系本体论,而马克思关于实践、异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和社会革命的理论都是从这种本体论的基础上被引申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科学性和根据在于,它真实地揭示了世界本来面目和人类实践的参与使世界发生改变的过程。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S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