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针灸”

2022-12-31 14:5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互联网+针灸”》,欢迎阅读!
针灸,互联网
互联网+针灸”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前不久,中国针灸学会邀请专家在山东日照围绕互联网+针灸医疗主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认为,中医针灸具有高度包容性,能与多个领域结合。借助互联网技术把大医院优势与基层医疗机构连接起来,通过大数据研究探寻诊疗规律,终可实现以个体为核心的针灸疗效广泛发挥。

一场互联网发起的医疗革命

针灸作为中医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门类被世界广泛接受。随着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不少国家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针灸在世界医林中的地位愈发显赫。让古老的中医针灸与时代并进,一直是针灸业界人士的共同追求。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多年如一日把针灸现代化、国际化工作当头等大事来推动。他认为,针灸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实践价值与现代西方医学不断交融,源自于中医针灸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能够与多个领域结合。

今年相继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三五规划》都把互联网+医药列为重要内容。还强调要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这给我们针灸人增添了极大信心,希望借助国家的好政策推及至针灸领域,建设以中医针灸人才、技术为核心互联网+’创新助力工程刘保延说。

作为中国科协确定的2016年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单位,我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区域重点产业,加大协同创新力度。中国针灸学会学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文碧玲介绍,学会已与山东省日照市科协等单位开展了中医针灸相关合作,探索针灸在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旨在为地方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发力点,学会创新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海纳百川,让中医针灸与更多领域相结合,才能充分展示出针灸的特色。山东医药大学副校长高树中相信,当代针灸学创新与传承过程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支撑。

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盛小列表示,传统医学走上互联网快车道,不是在技术、机器设备、软件上的一场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变革。他建议,建立一套适应针灸学自身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行为规范


针灸医疗少不了大数据支撑

医药是个体化诊疗的医学体系,个体化技术与大数据技术是未来的两大技术方向。刘保延说,构建中医大数据资源平台,建立数据标准和共享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和再利用的支撑服务等方面工作可有效地让中医药优势发挥出来,发现中医药个性化规律的发现带来机遇。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杨骏非常赞同刘保延的观点,他认为借力互联网,打造针灸云医院过程中离不开大数据分析平台。

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成立,身兼中心主任的刘保延表示,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为中医药发展带来大价值。他说,通过大数据研究找到中医诊疗背后的规律、知识体系。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平台上,医生将海量临床数据整理、转换,并通过统计分析以及数据挖掘等,从中发现中医临床经验,揭示诊疗规律,评价临床疗效,从而产生新的知识,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刘保延介绍,未来还将推进针灸大科学计划建立针灸国家实验室,积极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评价研究,用大数据提供针灸疗效的证据。

“针灸云医院”时代已经到来

互联网+医药”“大数据+医药时代,大数据的介入将给中医药科研带来巨大变化。事实上,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先行先试,实现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 201512月,浙江省卫生计生同意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发起成立浙江省互联网院,为该省公立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拉开序幕。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互联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强介绍,我们发挥本院中西医结合优势,依托医院的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实现了诊前、诊中、诊后、日常健康的全程管理,建立起有序分类、分级诊疗机制。

黄强说,互联网医院聚焦慢性病、心理疾病和老年病等患者。对于复诊患者,医生只要调取资料查阅病史和就医记录就可线上诊断;想看中医的患者,在家使用脉象记录仪、舌苔记录仪等设备,也可让医生在网络另一端望闻问切。 “‘针灸云医院改变现有的针灸服务流程,将会成为一个集健康大数据采集、健康管理、医疗、康复服务等为一体的协同针灸医疗与健康管理平台。杨骏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SS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