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杜牧的《江南春》》,欢迎阅读!
![杜牧,江南](/static/wddqxz/img/rand/big_85.jpg)
?江南春》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名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看似简简单单而又明明白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反复诵读,仔细研究,我觉得无论是选景构图,还是布局构思,甚至立意抒情,它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说得明白些,他的老家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其曾祖杜希望是边塞名将,祖父杜佑曾做过宰相。杜牧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北方人。有人评价他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在我国诗坛上,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老杜杜甫,人称诗圣,其作品被誉为诗史,可谓我国诗歌鼎盛时期的巨星。小杜杜牧,虽然出世没有杜甫早,名声也没有杜甫的大,但一提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杜牧在他还是一个太学生时,便以一篇《阿房宫赋》名震京城。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唐文宗李昂大和二年,时年二十六岁的杜牧中了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来他赴江西观察使,转淮南节度使,入宣徽观察使,一直担任幕僚。再后来又回到了长安,做了左补阙、史馆修撰和膳部员外郎等。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和宫廷生活的经历,一方面使得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内心深处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另一方面仕途的局促又让才情万种、个性张扬的他又显得落魄而不得志。直到唐武宗李炎会昌二年,年届不惑的杜牧被外放黄州,做了刺史,从此来到江南。后来又改任为池州和睦州刺史。 远离了宦官专权、党争不断的政治漩涡,熟读史书而又看透时局的杜牧,无法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只好无奈地将一腔悲愤和火热的激情交给了歌楼酒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江南,山清水秀,稻香鱼肥;茶叶瓷器,丝绸美女。这温柔富贵之乡,本来就是养人的地方,很快便成了诗人的精神疗养所。行走于千里江南,莫不是一种高雅的享受?饮酒于楼台亭阁,自然是一种美差和乐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醉了由他。一代诗人,满腹的经纶与才学,在江南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大地上,都化作了无尽的才情和春意。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无论是经商还是为宦,无论是做工还是种田,人生在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又有谁不是一个游人呢?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发出的感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的春天如此美好,真是令人陶醉啊!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原人,按照惯常的说法,应该属于北方人。偶尔有幸到江南走一走,却也看不出什么门道、品不出什么滋味来。只觉得江南的天润朗些,风柔和一些;而我们这里的春天干燥得很,刮起风来,总是带些沙。说句心里话,我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读了杜牧的《江南春》一诗。从前,我曾把江南春作为我的笔名;如今,江南春又成了我的网名。记得早年初读此诗,根本不知道郭是什么意思,光知道庙多,楼台多得连诗人自己也难弄清究竟有多少。后来懂得了郭是外城,庙宇与佛教有关,可又不知道作者为何写风却单单以酒旗来表现,写江南的春天说寺庙楼台干什么?再后来教学这首诗,我看到一些参考资料上说,在中国历史上南朝很多皇帝崇尚空谈,轻信虚无,以佞佛误国,结合杜牧所处的时代背景,佛教盛行,皇帝沉迷。杜牧是反对佛教的,诗中写这些具有讽刺之意。 关于诗中的描写,我曾经在一则材料上看到,明代杨慎在他的《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此,清代文学家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反驳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看来,明人和清人的见解就不一样。诗无达诂,诗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杨慎的说法明显地混淆了艺术的真实
与生活的真实,否定了文学的想象,看问题太拘泥了;而何文焕的认识是针对该诗的写法而言的,用来批评前人的观点还算是中肯。但我我觉得杜牧的《江南春》这首诗,不仅高度概括地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特点,表现出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理解和热爱,还有较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多年的经验使我认识到,欣赏一首诗,首先要看诗人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然后再考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就该诗而言,我以为题目江南春,江南是一个区域,属于空间范畴;春是一个季节,属于时间范畴。地分南北,时有四季,江南春三字就构成了一个特定的时空。关于江南春天的描写,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说:江南三月,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同样是写江南的春,杜牧的则是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是从地域上说的,江南幅员辽阔,土地平旷,可谓沃野千里。绿映红着眼于色彩的描绘,红花绿树,相得益彰。莺啼中的莺,是指黄莺、又名黄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黄鹭子。杜甫《绝句》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形象是美丽的,叫声婉转悠扬,是美好的。由此看来,对于江南春的描写,无论丘迟、白居易,还是杜牧,都写到了花与鸟、树与莺。只不过前两者写树写花,是用杂和乱来形容的,他们强调的是热闹与繁盛。而杜牧写树写花,则以绿树衬花,万绿丛中,突出一点红,给人以宁静和谐的美。尤其是在写鸟写莺时,前两者分别冠以群和早,以乱与争来形容之,侧重的是鸟的状态,而后者则写的是黄鹂的叫声。 就黄鹂的鸣叫来讲,我们这里大多模拟为膏点膏点油。从模拟声调来看,至少包括五个音符三个节拍;而且连续起来,曲折婉转,优美和谐。鸟的叫声本属于天籁之音,悦耳动听的鸟鸣常常给人的是一种美的享受。有生活经验的都知道,黄鹂的鸣叫是常常处于动态之中,边飞边叫。红花绿树,高低错落,无形中又为鸟鸣提供的开阔而又神秘的背景。声与色、动与静,千里江南,莺啼婉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画是有声的画,诗是着色的诗。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使得江南春给人的是一种整体而完美的印象。 要说江南之广阔,树有千种万种,花有姹紫嫣红,岂止是绿映红之单调能够形容;春天花香鸟语,至少是莺歌燕舞,可为何诗人单单只提莺啼一种。可见,除了诗歌语言要求极度精炼和高度地概括之外,应该说还有作者的匠心独运。绿映红和莺啼这两种景物,都是最能体现江南春天特色的意象。全诗开篇,一句七字,从自然着笔,兼顾到了绘形绘声又绘色,正可谓勾勒写意,高屋建瓴,既有诗家丹青之妙笔,又有书法大家高迈之神韵。紧接着一句山村水郭酒旗风,是继续描写江南春天之景的。山村水郭点出了江南水乡房屋建筑和居住分布的结构特点依山傍水或山环水绕。山水村郭,天人合一,阴阳相配。从写法上来看,明显还属于首句的那种概写或速写的方式。 然而,此句中让我最欣赏的是酒旗风三字。这三个字,最初读时,我还以为是写酒旗的。江南属于鱼米之乡,糯米酿的酒,虽然味道清淡,但绵软可口。大诗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写道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酒是壮行之物,也是调情的媒介。诗人是情感极为丰富之人。杜牧在他的《清明》一诗中就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还借问酒家何处有?得到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其诗兴和酒意,不言而自明。可反复阅读此句,联系全诗,仔细想来,我觉得尽管酒旗也能体现江南的特点,但似乎与春相距甚远,而且水村山郭四字已经把江南的自然与社会图景描写过了。作者再写酒旗,应该就是为了突出江南春的特点;而最能体现春的特点,便是风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从前小学自然课本上关于风的描述,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飘,二级轻风拂脸面,三级风吹红旗展,四级地上刮纸片,五级小树摇,六级难举伞,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从这段顺口溜似的常识口语来看,红旗飘飘是三级风。因为酒旗大多是挑起的、悬着的,面积一般也比我们常见的红旗小些。综合来看,酒旗风应该是指二三级之间的风。这是江南温柔的轻风,有着丝绸的润滑和瓷器的细腻的特质。我们都知道,风是无形的,通过斜斜飘动的酒旗,来表现江南春风的惬意与柔情,那是再精当不过的了。这或许也是诗人杜牧的匠心所在。 在我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m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