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是网络文学》,欢迎阅读!

什么是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传统文学和电脑网络碰撞的产物。中国的网络文学是随着全球电脑网络及其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目前刊登原创或转载作品的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随着电脑网络的延伸和普及,我国网民的大幅度增长,网络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正日益成为现代文化景观中璀璨的一页。由于网络文学的独特性、前沿性和复杂性,它那扑朔迷离的形态,在人们的眼中仍似雾里看花。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呢?目前对它的理解还是视角各异、众说纷纭。
网络文学是生存于电脑网络上的文学。真正利用网络特点的文学,才能称为网络化的文学。它如果印刷出版,就会丧失部分特征,要完整地欣赏它只能在网上。网络可资利用的特点有二:一是开放性,二是多媒体性。网络创作呈现开放态势,它永远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多媒体对文学题材颇具实用价值,相片、音乐、电影都可成为内容的一部分。有的甚至认为只有原创性的在线写作,才算真正的网络文学。网络原创文学必须是在线写作,要有文学的构成要素和审美功能,要有网络写作的特征,运用特别鲜明的网络人文符码。
网络文学更贴近人的内心世界,接近“新写实主义”风格。作家陈村认为:“网络文学创作其实与卡拉OK差不多,能给人以牛刀小试的机会。”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不同是不再热衷于对阳春白雪极力描述渲染,因为曲高和寡。它对内心的表达更为直接率真,不矫情。网络小说虽然略逊于随笔、散文,但它以“流水账”式的叙事手法接近和还原了生活的原生状态,在创作中能直接收到读者的阅读反馈,网络能培养新一代文学青年。
只有体现出作家才情和灵气的文学个性,能从文学角度进行欣赏的,才算是真正的网络文学。从维熙在《网络文学评奖有感》中认为,网络文学还是个新生的婴儿。文学有它自身的音乐旋律。不是任何网上文字,都能往文学这个器皿里装的,他必需具备纸上作家的才情和秉赋,这是适合世界任何地域的文学标尺。信息时代地球上的经纬线已不复存在。从文学角度去感受这些网络作品,使人联想起天宇之间的自由星群,其意义大于评奖本身。
有人还从表现形式和内容风格方面,概括了网络文学的特征,即自由灵动和生动幽默。写作技巧的自由表现为多媒体艺术展示,也表现在网络文化所特有的语句构成,如网络聊天习惯用语和BBS情景渲染。它的起因不仅仅是为了文学,更是为了自身体验的表达,个体情感的宣泄,内容的自由给予文学创作以心灵上的解放。网络浏览的特性注定了网络文学的主流是一种速食文化,而幽默作为一种吸引浏览的行为为网民所喜欢。人们在衡量此类作品时,更注重它的社会功效。
网络文学在文化艺术空间的定位,对认识网络文学的本质十分重要。网络文学应该理解为是运用网络新的媒介和载体,来创作、传播、存储和欣赏,以文字为主要媒介的新文学形式。它不仅指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手段创作的作品,同时也包括传统文学作品的网络化形态。传统文学作品一旦网络化,其文学的艺术功能、社会价值和接
受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网络文学最根本的必须具有文学特征,它应该像基因那样植入网络文学的机体,成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的融通点。网络文学正在不断地侵蚀、消解其他学科的边界,拓展着文学新的生存空间。网络文学是21世纪文学的裂变,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更新与重构、挑战与超越,并将最终取代传统文学的主体地位。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着重大差别,它根源于两者信息媒体的不同。前者属于比特形态,后者属于原子形态。信息媒体由电子化的比特取代传统的原子形态,是社会的一场重大革命。比特具有完全不同于原子的性质: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是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是数字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比特可无限复制,超越时空障碍,不存在任何边界和疆域。它是一种新的“DNA”突变基因,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核,并创造出全新的观念和社会。莱茵戈德在《思想工具》中对信息革命作了形象比喻:毛毛虫要蜕变为蝴蝶之前,须经历独特的生理变化。成虫细胞和毛毛虫细胞几乎完全不同,它们在蛹体里制造菌体。毛毛虫的细胞随之死亡,新生菌群连接起来形成了蝴蝶的身体构造。人类接纳新知的过程和蛹蜕变为蝴蝶的变化极为相似。网络文学就是从传统文学这个“蛹体”中飞出来的一只缤纷灿烂的“蝴蝶”。 网络文学具有哪些鲜明的艺术和美学特征呢?
模糊昏暗的文学边界。其一是网络文学同传统文学的相互交融和渗透。它们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只有一条宽窄不等、昏暗模糊的地带。传统文学一旦上网,就具有了网络文学的色彩;网络文学下载到传统的刊物上,就变成传统文学形态,两者可相互转化。其二是网络文学同其他艺术形式、电脑技术的渗透和结合。网络文学以语言媒介为主体,或配上背景音乐,或照片和图画,加上美观的字体、符号,艺术的排版和构图,大大增强了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超文本的技术,使网络文学的艺术形象呈现立体叠合,并为读者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其三是网络文学的作者超越了传统文学专业作家的圈子。由于网络提供了平等的文本发表机会,许多人从未意识到的文学天赋和创作潜能为网络所激活,并得到了空前的才华展示和能量释放。网络文学已不是专业作家的专利权了,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文学的作者。 多媒体化的形象手段。网络文学采用以文字为主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文学形象的塑造。人们可以同时使用几种感觉通道,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创作和欣赏路径。多媒体以电脑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不同媒体的新的艺术综合。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说,它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情,能触动各种不同的人类感官经验。技术和人文科学、科学和艺术、右脑和左脑之间,都有着公认的明显差异。多媒体在这些领域之间架起了桥梁。多种媒体之间可以进行完善的信息交互、转换和融合。
非线性的故事情节叙述。传统文学作品在情节叙述上,本质上是线性的。其显著特点是情节叙述的顺序性。它不仅指作品情节的常规次序,而且还包括某些时空颠倒的情节叙述,甚至没有时空顺序的意识流片段叙述。不管属于上述那种情况,这类作品印刷在报刊或书籍上以后,其情节叙述的顺序是固化的、线性的。人们在阅读作品时只能按照固定的顺序一页页读下去。而网络文学作品的情节叙述,是一种非线性的、待组合形态。它采用网状结构组织块状信息,没有固定顺序,就像是一个全息的、多维的、几重时空的重叠。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审美情趣、知识结构、功利目的,对情节进行独特的非线性的重新组合。因为人类思维的大脑本身就是一种网络结构,其信息的存储无法用时空坐标去进行定位,它存在着多种路径,不同的联想导致不同的检索结果。
结构模式的全息开放。传统文学作品的结构是封闭的,它们自我完足、彼此无关。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时,无法调用另一部作品的信息,更不能将后者的信息纳入到当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I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