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生数学学习社会性动机的现状分析-3页word资料

2023-01-11 18:1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师生数学学习社会性动机的现状分析-3页word资料》,欢迎阅读!
数学学习,社会性,动机,师生,现状
幼师生数学学习社会性动机现状剖析

一、问题提出

广州市中职数理教研会曾对某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数学进行基本知识检测,初中年级水平测试不及格者占71.9%优秀人数仅占11.4%2019学年,广州市15所中职学校7297名学生参加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检测,结果是平均分为53.17分,合格率42.6%标准差23.28,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分。

幼师专业与中职众多专业数学教学具有一定共性――教学标准、评价标准不断降低;为适应不断压缩课时数,应试教学更甚于中学;教学模式单一,各种数学思想方法难以渗透。加上幼师以女生为主要群体,相比艺术学科数学学习缺乏个体与团体进取心,厌学情绪更为普遍。者通过多年对幼师女生数学课堂参与度观察及成绩对比,发现数学学习困难者中动力型学习障碍所占比重较大。学习动机问题是解决学习中动力型学习障碍主流研究方向,而在众多学习动机研究中,针对幼师专业女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相当匮乏。

那么,幼师生数学学习动机状况究竟如何?了解这一点对于数学教师采用行之有效动机激发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二、核心概念

动机研究根据其研究视角不同而有不同分类。本文拟从社会性动机视角,对幼师生数学学习动机进行剖析。

社会性动机,是经由学习而获得,在周周环境中形成与发展起来动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社会性动机是交往动机与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流、亲近、往来以获得他人关心、理解、合作动机,是一种依附性需要。人一切交往活动都由一定交往动机引起。学校数学教学活动主要依托交往活动而进行,因此交往动机这种直接推动人们参与交往活动以达到一定目内部动力必然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成就动机,则是一种较高级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内在动力。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对象是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二年级三个教学145人次学生,全部是女生。 (二)研究工具。 1.数学学习成就动机调查表。

调查表根据幼师数学学习实际及挪威心理学家吉斯米与奈瑞戈成就动机量表改编,是一个30题五级反应量表,测定追求成功动机与避免失败动机。成就动机强度值变化范围为-60分至60分。

2.数学学习交往动机调查问卷。

笔者通过文献法与访谈法收集资料结合幼师生数学学习数学学习交往动机强度与频率两个维度编制了幼师数学学习交往动机调查问卷。总分变化范围在9-36之间。 3.数学学业成绩指标。

以被试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考试成绩平均值作为被试个人数学学业成绩指标。 4.施测及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施测,施测前对指导语、施测时间以及其他可能出现问题进行指导。剔除无效问卷,数据处理采用有效问卷138份。使用SPSS13.0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剖析。 四、结果剖析

(一)幼师生数学学习交往动机水平剖析。 以下是幼师生交往动机水平分布情况,列表如下:

1


幼师生数学学习交往动机总平均分为17.5,从人数分布上看,总体处于中下水平。 (二)幼师生数学学习成就动机水平剖析。 以下是幼师生成就动机强度得分情况:

被测数学学习成就动机强度总平均分为M=3.27,居中等程度。但经过对数据进一步剖析发现,有72人(约52%)处于中下水平。从人数分布上看,幼师生数学学习成就动机水平偏低。 调查表问卷中,奇数题测查追求成功动机,偶数题测查害怕失败动机。对比奇偶题选答,看出幼师生追求成功动机相当薄弱,而害怕失败动机较强。 (三)数学学习中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及学业成绩三者交互关系。 根据被测者数学学业成绩指标,将其分组如下: 下面从两方面考察三者关系:

1.在相同交往动机条件下,成就动机水平不同是否会导致数学学业成绩水平不同; 2.在相同成就动机背景下,交往动机水平不同是否会致使其数学学业成绩有所不同。 本表采用方差剖析统计检验方法,检验当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相同时,是否因其所持交往动机不同,而产生学业成绩上差异。统计结果:F12135=4.58P 五、影响幼师生数学社会性动机因素剖析

(一)影响幼师生数学学习交往动机主要因素。

女性具有较强交往能力与交往需求。然而数学鲜明学科特征(思维材料抽象,通用、精确而简约科学语言等)恰恰与幼师女生认知特点(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形成了强烈反差。笔者认为,造成幼师生数学学习交往动机水平不高主要因素有:

第一,幼师数学教学中师生主体认知同一性不强。师生之间“四个形象”与“一个关系”认知同一度,影响着师生关系稳定性、课堂交往协调性与学生交往动机水平。即(1)双方各自客观存在本来形象;2)双方自己通过自省形成自我形象;3)对方在自己头脑中形象;4)自己在对方头脑中可能形象;5)对双方人际关系认知。

第二,幼师数学课堂交往指向单一。数学教学中包括显性数学知识与依托于其中隐性数学想方法,在幼师生将来生活学习中发挥长久重要作用毫无疑问是后者。然而,指向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成本较高”,明确“短期目”、不能激发思想火花交流,使学生数学课堂交往积极性大打折扣。

第三,数学课堂上学生成就动机不强、思维惰性大。许多幼师生在长期数学学习中形成习得性无助感造成她们对数学学习“无动于衷”、数学学习成功诉求缺乏。

第四,数学学习中师生双方交往心理地位影响。除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长久被动学习心理影响以外,数学教学中师强生弱不平等状态更使学生不敢主动自信地承担交往角色,久而久之,即使是有着交往动机学生也逐渐更趋于数学学习自我封闭。 (二)影响幼师生数学学习成就动机主要因素。

第一,外界对学生数学学习期望值(这里讨论来自家庭、学校与用人单位期望值)数学就动机高低与父母期望程度有着极其显著相关。根据中国学者李灿荣、高东心研究可看出父母期望值愈高,子女成就动机就愈高。笔者在任教班级中,通过谈话方式了解到大多数幼师生家长不关注孩子数学成绩,相当多家长及学生本人在进入此专业学习前,甚至认为幼师专业不会开设数学课。此外,在实用性观念指导下,用人单位不重视幼师生文化基础科中理科学习,只要不影响学生取得毕业证,数学成绩在就业时基本不起影响作用。可以说,无论是家庭、用人单位还是学校,对该科学习期望值都处于非常低水平,造成学生本身对于该科学习期待降低,严重影响学数学成就动机。

第二,个人数学学习成败经验。成就动机中有两个重要构成因素,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由自己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与威望需要)与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赞许与同伴接纳而表现出学习需要)。成败经验会影响一个人抱负水平,影响这两种因素水平。大部分幼师生在初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i4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