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上课笔记总结)》,欢迎阅读!
群英会蒋干中计 一、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著作,传有十七种通俗演义。
二、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以史料为基本依据,但又不拘泥于史料,而是按照历史生活的本质,进行精炼的概括和合理的虚构,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又体现了艺术的真实。
写了四十余次交战,千变万化,摇曳多姿,注重写出战争的复杂性、多样性、特殊性。 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蒋干是个什么样的人?
1、在曹操面前夸海口——盲目自信 2、初到东吴时“昂然而来”,貌似高傲自信。被周瑜开门见山点破“为曹氏作说客耶”后却“愕然”视之,没有对策——不能随机应变。
3、周瑜宣布“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更为“惊愕”,“不敢多言”——胸无城府,怯懦。
4、目睹英雄荟集、“兵精粮足” ,顿时“面如土色”,哑口无言——既无胆识,又无谋略。 5、窃得假信后,“睡至五更”“潜步出帐”,未受抗阻,顺利返营。明是中计,却自以为得计——没有头脑,自作聪明。 四、周瑜为何要除蔡张?
这与蔡、张二将在曹营中的地位有关。由于周瑜毁书斩使,就引发了曹操与周瑜的三江口之战,由于曹军在三江口战败,就有蔡、张二人训练水军之举,又由于这二人整治水军得法,引得周瑜前来窥探,使周瑜产生要“除此二人”的想法。课文的中心是周瑜巧设反间计,却从周瑜毁书斩使写起,就是为了交待这些连环着的因果关系,使周瑜除蔡、张二人的决心的产生不显得突兀无凭。这也是小说情节处理的合理之处。 五、六笑体现周瑜什么性格?
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为蒋干送上门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
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早已看透了蒋干的来意,嘲笑蒋干欲盖弥彰。
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 稳住蒋干,将计就计。
说罢,大笑畅饮。让蒋干感到毫无戒心,以便麻痹蒋干。
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 为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让蒋干认识到抗曹之心不可动摇。
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进一步显示地位,以绝蒋干劝降念头,体现潇洒豪放的性格和胜券稳操的自信。
六、周瑜何以骗过蒋曹二人? ——瞒过蒋干:
心理因素:无法完成任务,心急如焚,绝处逢生,分不清真伪
细节迷惑:周瑜梦话,四更时有人来向周瑜报告“江北有人到此”,周瑜密语时故意漏出一句
“急切不得下手”的话,令蒋干对书信之事确信无疑。 ——瞒过曹操: 骄傲轻敌。
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蔡、张二将是降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N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