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2-10-17 05:29:4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欢迎阅读!
党组织,基层,思考,加强,建设


浅谈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肌体的细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党执政基础的巩固、执政地位的加强和执政兴国伟大使命的完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探索基层党组织建立的新模式,夯实党建基础;必须建立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现党建资源共享;必须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党建资源;互帮互助机制;教育管理机制

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期,基层党建工作条块分割和资源配置失衡现象,其中农村和非公党建资源相对匮乏,党建资源还没实现充分互补。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一、探索基层党组织建立的新模式,夯实党建基础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立模式,冲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局限和行政壁垒。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创新探索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新模式,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建立联合型党组织,整合配置党建资源。按照地域相连、行业相近的原则,整合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治安维稳、医疗卫生等资源,建立村村联合村企联合部门村庄联合村、企、部门多方联合等形式的联合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以强带弱,使先进党组织找到发挥更大作用的平台,帮助经济对薄弱、管理相对落后的党组织实现较快发展,也促使自身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二是建立社区型党组织,适应城镇化进程需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变成城中村。城中村具有传统农村和现代城市的叠加特点,不管是村民的生活方式,还是村庄的人居环境,都处于乡村与都市之间的一种边缘化形态。只有顺应城中村的改造步伐和产业发展现状,着力推进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时将城中村党组织调整升格为村组型社区党总支(党委)。在此基础上,围绕产业、市场综合服务、流动党员等方面特点,分别设置工业、服务业、村落社区、流动党员等若干专业支部,实现党组织的有效管理



三是建立产业型党组织,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打响特色品牌,打造优势产业,推动强村富民,是村集体的发展之道。要依托一些经济效益好、致富快、有潜力的产业,选准敢于创新、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双带致富能人,突破地域限制,在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和优势产业项目设立产业型党组织,把从事同一产业的党员编为一个党支部,把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延伸到经济产业链中,使产业党组织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坚强堡垒。






二、建立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现党建资源共享

我国基层党建工作发展不均衡,要合理配置党建资源,可以从城中村与远郊村、社区与农村、机关与农村等三个领域,积极探索实践。



一是建立城中村与远郊村党组织互帮互助制度城中村依托区位优势,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拥有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优势,但又面临着如何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问题;远郊村的经济相对薄弱,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做大经济总量的任务相对艰巨,其优势在于有比较丰富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它们之间建立互帮互助关系,在村级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使结对共建村在发展思路、工作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是建立社区与农村党组织互帮互助制度。随着城市形态对农村影响的深入,社区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互补性也逐步凸显。建立互助关系,农村党组织就可以学习社区党组织在共驻共建、便民服务、文化资源、规范化建设和志愿者队伍等方面的经验树立农村社区化管理理念,使社区成为农村伸向城市触角社区党组织可以学习农村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致力于发展集经济等方面的经验树立经营社区的理念,从而形成城市和农村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立机关与农村党组织互帮互助制度建立长效的互助关系,就是要在巩固成果、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机关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在经营理念、规管理、资金支持、市场信息生产技术、物资扶持等方面对农村进行帮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建立机关和农村定期联谊制度促使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农村党员艰苦创业、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农村党员学习机关党员干部顾全大局、争先创优的优秀品质,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三、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当前,关键是要从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入手,总结经验创新载体,切实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深化完善党员规范制度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为重点,加强党员日管理,增强党员党性观念、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增强党员自我约束、接受管理的自觉性。在制度落实上,组织部门应不定期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坚持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加大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力度,为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提供制度保证;实行党建目标责任制,通过细化党员教育管理各项任务,明确措施责任,试试定期检查考核、通报表彰。



二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实践证明:激励出活力,关怀出动力,帮扶提高凝聚力。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条主线,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温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Kq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