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支持网络的思考

2023-01-19 09:3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支持网络的思考》,欢迎阅读!
社会支持,志愿服务,思考,建立,大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支持网络的思考

作者:张乾坤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17

要: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政府、志愿机构和企业互相协调、互相补充社会服务体系;在我国,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严重缺位,影响了志愿服务领域的扩展和内容的丰富。本文从完善政策、引导社区与毗邻高校合作及督促高校制定相关制度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社会支持网络

1.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必要性

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已经非常完整:政府、媒体、宗教构、企业、社区都为之提供支持,并且许多社会团体也积极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国外的志愿者活动因而已经扩展到社会福利之外的其他领域,同时,国外的志愿服务的内容也较丰富。志愿者们提供如教新移民英语,帮助困难户粉刷房间,接送那些想购物或听音乐会但缺车的人,以及为走失的宠物等提供保护服务。

相比较而言,虽然中国政府各部门以及共青团各级组织对志愿服务活动持大力倡导、积极引导的态度,但是,中国的民间团体自身发展困难,无力支持;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因为没有免税的优惠也不愿意支持志愿服务,因而大学生志愿服务在资金、财物、场地、安全上会遇到种种困难。其直接后果即,目前中国的志愿服务整体均欠丰富,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内容的创新,甚至在某些领域,由于服务形式简单僵化、未能及时创新,出现大学生志愿者扎堆儿、志愿者相对服务对象僧多粥少的状况。

另外,由于企业在对志愿服务全面支持中的缺位,在学校中被反复提倡的提供志愿服务的经历或者类似优秀志愿者的奖项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面几乎不具任何竞争力,即其并不为绝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因而不仅严重打击了已经为志愿服务奉献了时间和精力的大学生志愿者,也让很多计划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正在观望的大学生望而却步。尽管部分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将志愿者评优纳入学生干部评优中,使优秀的志愿者能够同在其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获得同等的奖励,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大学生志愿者以至志愿服务的尴尬位置。

2.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支持网络的探讨 2.1鼓励并监督企业支持志愿服务事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前文论述可知,要推动志愿活动不断发展,必须使企业成为支持志愿活动的重要力量。其一,企业的捐款是志愿者组织持续开展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二,企业提供的社会实践岗位能够开拓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域;其三,企业在招工时对志愿服务经历的倾斜能够鼓励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积极参与志愿活动。

鼓励企业支持志愿服务事业,首先需要国家的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比如,可以借鉴美国的慈善免税法律,调整相关法规政策,将对企业慈善捐款抵税的规定尽可能详细化、操作化,并且考虑规定可将企业为一定人次的志愿者(包括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一定时间无偿的培训按一定比例换算,与等额捐款获免同样比例的税金。

同时,建立企业慈善信息数据库,将企业的上述信息记录其中。该数据库中录入和更新信息首先由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并确认以保证数据真实性;数据库由政府相关部门维护并向公众公开,普通公民用企业名称即可搜索相关信息;企业可以凭该库的数据信息,依据相关规定,向政府税务部门申请免税。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鼓励中国境内企业定期组织起员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还应鼓励中国境内企业在招聘时,对累计参加一定时间志愿服务的人士,不管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再就业者,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政府则为达到要求的企业提供某些优惠政策。 2.2引导社区与毗邻高校之间的合作

社区建设是我国社会新的生长点,这是继我国把政府与企业分开的改革之后,把政府职能社会分开的又一巨大社会变革。作为我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环节、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单位,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社区治安、便民服务、环境保护、社会救助、医疗保健、职业培训、物业管理、民主选举和居民权益维护等诸多方面的公共服务,社区都在寻找优质的供给者。尽管随着社区自治的逐步发展,社区居民之间的自助互助正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但仍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以及相关领域、相关专业背景不够强的情况。因而,大学生志愿者为代表的、专业性强、服务层次高的志愿者组织仍然是社区公共服务的不可或缺的补充提供者。为此,政府应当鼓励或为社区牵头,向毗邻高校寻求合作,建立高校在社区的实践服务基地,这样不仅保证社区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有充足的专业背景,同时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发挥其才干的舞台。

在美国,学校开设志愿服务的相关课程,为大学生的社区服务活动提供学分;在日本,37.6%的大学设有志愿者活动咨询窗口,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此外还通过制定志愿者休学制度以及让志愿者参加保险等措施支持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在墨西哥,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从事6个月的社会服务活动,并作为获得毕业文凭的先决条件之一是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范 。根据这些国家的经验,相关部门应该为之创造条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督促高校采取更实际的措施,对尚属少部分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的价值予以肯定。比如,为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计参加一定时间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学分;为学习成绩优秀、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志愿者设立专项奖学金或颁发杰出学生志愿者等奖项,并在推荐就业、推免研究生或公派出国留学时优先重点支持等等。◆

参考文献:

[1]杭州下城区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实践与研究课题组编.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实践与研究[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

[2]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2

[3]张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年,第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yt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