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乡镇农机站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2023-01-07 13:2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谈乡镇农机站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欢迎阅读!
农机站,发展方向,乡镇,对策,谈谈
谈谈乡镇农机站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作者:董家瑞 陈友发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12



董家瑞,陈友发

1.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农机站,江苏南京 211131

2.南京市江宁区农业机械监理所,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乡镇农机站是农机化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联系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补贴、农机统计、抗旱排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主力军。从乡镇农机站建设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目前乡镇农机站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乡镇农机站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乡镇农机站;建设;发展方向;对策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农机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农机服务体系的强力支持。乡镇农机站是农机化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联系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补贴、农机统计、抗旱排涝、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主力军。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田种植模式发生大的改变,由一家一户分散型承包经营模式,逐步向大户、合作社、工厂化经营模式转变,乡镇农机站的管理服务也要随之相适应。笔者根据江宁区乡镇级农机站和汤山街道农机站的实际情况,对乡镇农机站今后的发展方向,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 现状

1.1 江宁区乡镇级农机站基本情况

南京市江宁区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从东、西、南三面怀抱南京主城,是南京的新城区。全区有10个街道办事处,两个开发园区,200个社区,总人口94.59万,总面积 1558km22013年农机总动力达49.86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49台、小型拖拉机3671台、联合收割机428台、高性能插秧机1538台(其中乘坐式137台),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以上。

乡镇农机站大多是20世纪6070年代的人民公社拖拉机站或机电灌溉排涝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曾为乡镇企业提供过最原始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也为农田基本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就拿江宁区来讲,农机站的前身是机电管理站,负责全乡镇的农电、农机、水利管理是乡镇政府的左膀右臂,许多乡镇企业都是机电站创办的,对乡镇的经济发展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政治经济体系改革和条块管理,农电、水利都和农机进行了分离,再加上农机站创办的一些企业也因改革、改制等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农机站只从事农机方面的管理服务。江宁区撤县设区后,对部分乡镇进行撤并,将原来的23个乡镇撤并成10个街道。街道农机站也随之进行了大的改革和重组,成立10个街道农机站。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每个街道农机站的运作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直接隶属街道办事处管理,有的是农服中心代管。经费来源有的站在编人员工资和基本福利由街道办负责,有的站是街道办每年拨付一定数额的经费,还有的站是每年打报告申请数额不等的补助经费。

1.2 汤山街道基本情况


汤山是江南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著名的温泉之乡,地处南京市江宁区东北端的丘陵地区。汤山街道由原来的汤山镇、上峰镇合并而成,面积175km2,辖16个社区(村),户籍人口6.29万余人,农业人口4.65万余人,占74%。全街道现有耕地3093.33hm2,有现代化的设施农业1.3万亩,农机总动力5.34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8台,小型拖拉机290台,联合收割机35台,高性能插秧机87台。为适应农业生产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全街道近几年来成立了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9个,涌现出农田种植大户和农机作业大户44个,这些大户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

汤山街道农机站隶属汤山街道办事处管理,业务上受江宁区农业局专业性的指导。现有职 12人,其中在编7人、街道聘干1人、农机站自聘4人。在编7人中在编在岗3人、分流4人。在编在岗人员和街道聘干人员工资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其它经费靠自己经营创收;分流人员自负盈亏。目前,农机站除了要完成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补贴、农机统计、抗旱排涝、安生产管理等公益性工作外,每年还组织人员进行跨区作业增加收入。另外,街道办事处对农机站给予了大力支持,将上峰集镇的路灯划给农机站管理维护,仅此一项就给农机站增加不少收入,也给农机站的职工创造了再就业机会。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队伍不够稳定

由于乡镇农机站隶属乡镇政府管理,农机站的主要农机管理人员随意更换、调动频繁的问题比较突出,没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充分考虑农机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新调任的农机管理员由于不懂或不熟悉农机业务,大多数没有经过农机业务培训,对群众咨询的问题,不能及时正确地解答或处理,影响了农机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2.2 农机站工作经费不足

目前,江宁区多数街道只是解决了农机站在编人员的工资和基本福利,其余部分还要靠自己解决。而农机站承担着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培训,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和相关手续的办理,农机安全管理和农机免费实地检验,农机信息调查与统计等公益性工作,这些工作不但不能收费,反而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费的不足造成有些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即使做了也只是糊糊任务而已。

2.3 农机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江宁区10个街道农机站从事农机管理方面的人员有38人,在他们中只有2人是正规的大中专毕业生,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也只有1人,其他人员也只有部分人员有初级技术职称或技术工种等级证书,还有一部分人员什么证书也没有,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农机管理人员每年都参加市里和区里的一些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短(一般23d),效果不是很明显。

2.4 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乡镇农机站虽然是基层事业单位,但乡镇政府并没有把农机站纳入同等事业单位管理,待遇也和其它同等事业单位不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处理好,有的农机站内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没有完全到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

3 乡镇农机站发展方向与对策

3.1 加强乡镇农机站的队伍建设




一个单位的发展人力资源是关键,人是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所以加强乡镇农机站的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一是要重视农机人才的培养,选用开拓型、实干型、技术型人才,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农机站工作,形成强有力的骨干队伍,充实乡镇农机站,逐步提高乡镇农机站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档次和专业知识层面。二是要对现有农机站人员分层次进行轮训,加大对农机推广、培训、管理等知识更新的培训力度,提高和扩大乡镇农机站从业人员的知识面。三是要稳定队伍,乡镇政府不要随意调动农机站的管理人员,以保持农机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持续性。

3.2 加大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对乡镇农机站的扶持政策

加大贯彻农机化法律法规力度,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把农机化发展纳入乡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农机服务体系的投入,确保农机专项资金用于农机化事业。围绕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项目、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乡镇农机站建设应由国家投资或拨付事业费,国家和地方用于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开发的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乡镇农机站的建设与发展。省、市、县(区)、乡镇政府在安排农机站资金时,不能仅限于人员工资,要在农机推广服务、农机培训、安全监督管理、抗旱排涝等公益性活动方面给予资金补贴扶持。

3.3 理顺体制,解决乡镇农机站的后顾之忧

乡镇政府要重视乡镇农机站的建设,进一步理顺关系,将农机站纳入政府统一管理,农机站从事农机管理等公益性工作的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由政府统筹安排。这些人员今后专门从事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不承担其它任务,确保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更新农管理业务知识,以便专心地、更好地搞好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

3.4 创新工作思路,搞好农机站自身建设

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乡镇农机站要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主动参与竞争,壮大自身实力。根据当地实际,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实体,在发展中找出路、求生存。比如,乡镇农机站有丰富的排涝泵站维修看护经验和技术队伍,可以积极参与开发园区和重点项目工程涝泵站的维修改造和看护,以此增加农机站的收入,江宁区部分农机站在这方面已走在了前头。如江宁街道农机站负责滨江开发区排涝泵站的看护;秣陵街道农机站负责南京江宁开发区排涝泵站的看护;禄口街道农机站负责禄口机场排涝泵站的看护等。另外,可以积极争取乡镇政府的支持,参与农机服务以外服务项目,如汤山街道农机站负责上峰集镇的路灯管理维护等。

3.5 大力拓展扩大乡镇农机站服务领域

为农服务是乡镇农机站的工作重点,农机站要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转变工作方法,一是要工作着重点逐步向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转移,向他们宣传购机补贴政策,帮助他们选购合适的农机,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二是要广开服务领域,农机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农机作业上,要面向农村市场拓展服务渠道,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技术性指导等工作。三是要适应市场需要,从单一的农田作业服务,逐步向林、牧、副、渔各类的产前、产中和深加工生产链中服务,提高农业机械的综合效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aA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