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爬山虎的脚》为例谈读写结合

2023-02-02 09:4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爬山虎的脚》为例谈读写结合》,欢迎阅读!
爬山虎,读写,结合
以《爬山虎的脚》为例谈读写结合

作者:李永海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6年第12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语言储备和习作方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阅读教学,教师不仅仅要教语文,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落实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实现学习与做人和谐统一。下面结合《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引导把握写作意图,提高选材立意能力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是叶圣陶。全文5自然段,朴实的语言和写法,是四年级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一步一个脚印,具有不懈的奋进精神,这正是作者写作本文赞美爬山虎的真实意图。

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为了写清楚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观察顺序,重点抓住了事物的细微变化特点来写(教材第二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与发现)。因此,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是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例如,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既写了叶子的颜色、形状、排列等方面,又写了叶子的静态和动态美,还写了叶子从小到大、颜色由嫩红到嫩绿的细微变化。第3~5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先写了脚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颜色,又写了触着墙和没有触着墙时脚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这几部分内容时,我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写观察日记类习作选材立意的特点。

二、把课文作习作范文,培养多角度观察的习惯

结合单元习作教学,本课需3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我主要指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第二课时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懂课文,厘清课文叙述顺序;第三课时,主要指导学生运用总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学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上课提前一周,我紧扣文中“叶尖一顺儿朝下……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布置学生课外带着3个问题(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它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怎么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连续观察了一所学校墙上的爬山虎,要求学生学习写观察日记,做好观察记录,准备课堂上交流。

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重点抓住课文第2、第3、第4自然段津津有味地品读,反复揣摩作者按序观察的方法,体会字里行间叶老先生对爬山虎奋进精神的赞美。学生反复朗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等比喻句段,印在脑海中的是叶尖一顺儿朝下,一脚一脚顽强向上爬的与众不同的爬山虎形象。

三、推敲语言表达特点,提升严谨思维能力

俗话说,言为心声。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1.入情入境朗读,丰富读中情感体验

教学“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时,我先范读第2自然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爬山虎叶子随风“拂过”“漾起”的动态美。我还通过引读前半句、让学生补充后半句,男女生轮读等形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一顺儿”“绿得那么新鲜”“漾

起”“好看得很”等语气词,这样学生就能从有韵味的朗读中体会出句子的轻重、缓急语气,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赞美感情来。




2.比较中换词语,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教学4自然段时,我这样启发:如果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好不好?从这样替换词语的练习中,学生能准确地体会到爬山虎顽强奋进的精神。同时,我这样启发学生:叶圣陶爷爷用词十分准确,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就会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这一点我们也要在习作中学习和运用。同样,在教学5自然段时我这样启发:“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这句话不写“没触着墙”行不行? 这样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就会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北边墙上”“小院的西墙”2个词语懂得爬山虎是靠“墙”向上爬的,没有了“墙”,它也就枯萎了,“墙”是爬山虎往上爬的基础。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出课文中“墙”字缜密的逻辑条理性。扎实的字词句基本功非常重要,它是习作的基础!

3.循序渐进启发,思考谋篇布局特点

教学4自然段时,我要求学生用圆圈圈出写爬山虎往上爬的词语,在书上旁批一下自己的感受(如“巴”字,表现了爬山虎顽强的生命力和它的生机勃勃),这样的思维训练,能够提高学生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学完本文,我又这样提问:“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爬山虎的叶子?”这样启发,学生就能琢磨到题目和文章内容的主次关系:爬山虎的脚、茎、叶子紧密相连,是一个统一整体,所以作者在重点写爬山虎的脚时,还具体地写了引人注意的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以及茎、脚。这样,学生对围绕题目选择、取舍习作素材的方法便体会得更深入透彻了。

四、鼓励学生动手练笔,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明确要求:“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后,我要求学生仿照《爬山虎的脚》的观察方法,连续观察一种植物

在第三课时,我当堂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明确要求:一是要按照一定顺序把事物写清楚,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边讲解边板书习作提纲:(1)先写这种植物生长在什么地方;(2)再写你观察到的叶子的颜色、样子;(3)接着写茎生长的位置,花的颜色,气味;(4)最后写观察感受或你从这种植物联想到的启发。二是可以运用比喻句、拟人句写植物的叶子,也可以运用课文中积累的优美词语和句子仿写植物的特点。三是写完后,课堂指导学生,让学生对照习作提纲自己修改,看看是不是写具体了,课后也可请爸爸妈妈修改。课堂上教师启发学生打开习作思路,有重点地描写,要写自己亲自观察到的事物,不写假话或套话。有了课前的观察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仔细,学生的课堂习作都达到了按顺序表达的训练目标。因此,课外观察是学生单元习作能力的铺垫和延伸,课堂指导扎实,学生习作才能写得生动具体。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教师要紧密结合单元习作要求,让学生一课一得:或积累优美句段,或观察写作方法……阅读教学,教师不仅仅要教语文,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学生从抄写优美词句、背诵积累、课外习作实践中获得习作经验,是落实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目标,实现学文与做人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西关小学

责任编辑 张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ME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