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欢迎阅读!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关注学情,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不单要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增强对思维能力的认识。通过英语实际教学,以多元的开课方式,尤其注重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标签:思维能力;心理特点;全面发展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要思考,不要死背。”不善于思考的人是机械的,会思考的人是灵活的。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比较薄弱,要使学生能高效的记住所学的知识,就必须借助教师一些外力的引导,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后续发展重点基础。
二、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需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应紧随课程改革的步伐,将科学创新的教育理念内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会彰显十足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多了解科学教育理念下诞生出来的教学模式,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接受多样的教育理论并把其精华与自己的思想融合,带着不断创新后的教育成果投入到教学实践中,让其受益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成为撬动学生能力发展的支点。
(二)教师需要扎实的课堂基本功
英语课堂上我们要用英语的学科语言,课堂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教师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具有示范作用。首先课堂中的提问要有质量,王安石在《书洪范传后》写道:“问之不切,则其所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设计问题要有对用词的斟酌,问题具备启发性,善于与学生进行对话,学生的回答不能只会出现“Yes”或者“No”,问题的答案要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另外板书作为课堂的书面语言,在表达思维,教师要认真对待,不可随意处理。每堂课最后的课堂小结同样不可被忽视,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总结的作用,激起学生的思维动力。
三、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以多元化的引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引课方式,调用学生的感官,将学生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之
中,单刀直入,注意力能快速进入到教学内容,巧妙的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1.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文本,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除了理解教材本身,教师更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中的隐形意义,这样才会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初设计多样有效的引课方式,教师想的多了,孩子接受的创造力也就多了,思维能力也会自然生成。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不同且有效的课堂打开方式。在课堂导入时摸准学情的基础上准确及时地调整教学,保障教学进度的同时依据不同的情感、好恶,使课堂导入具有指向性、启发性,让学生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成从浅显的认知到逐层进入思维活动的过程。
(二)注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语词汇、句子的学习,学生对词义、句意的理解都可以通过语篇阅读达到学习目标。《英语课程标准》中越来越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人教版PEP教材会有“Read and write”和“Story time”部分,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通过阅读理解语篇内容所传达出的意义,在捕获语篇重要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1.教师可以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搜集一些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打开思维视角,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2.教师要在学生阅读中给予全方位、零距离的指导。首先重点倾听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检索出的关键信息。其次在英语阅读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用英语思维方式提取信息,用关键词串联语篇的大意,通过思维整合,复述出阅读材料的大概内容。3.在阅读后设计有意义的练习。阅读之后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检测,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设置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自主检验从而反思自己的理解方式,提高思维力。
(三)优化评价方式,尤其是课堂评价,要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评价改革已经成为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具有促进思维发展的工具性特征,不是单纯应对考试的课程,重视语言的社会文化特征、实践性特征和应用性特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徐艳昌;通过阅读理解发展思维能力[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02).
[4]白雪芬.英语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文学与艺术,2011(6):29-31.
[5]张静.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文学教育(上),2007(08).
[6]崔庆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11(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z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