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词大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精品》,欢迎阅读!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
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
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参考资料:、陶道恕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李彩云,任刚愁到深处不言愁——杜甫《登高》赏析[]黑龙江史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