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两弹一星》,欢迎阅读!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学森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 美国有位名叫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著名核物理学家,他因主持研制第一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而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殊不知,中国也有 学习,获博士学位。 一位“原子弹之父”,那就是钱三强。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 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定后,钱三强担任了原子之父”和“火箭之王”。他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能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全身心投入到原子能事业的领导和
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统筹工作中。 邓稼先
周光召
1964年10月16日,神奇的蘑菇云在我国西北沙漠升起;1年
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曾任全国
8个月后,中国再一次以令世人震惊的速度,敲开了氢弹奥秘之门——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氢弹理论冷试验一举成功。从此,邓稼先这个响亮的名字永载于中国史
和氢弹理论设计中做出重大贡献。
册。
严格证明了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并于1960年简明地推导出赝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
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
元勋”的美名也才得以传扬。
王淦昌
朱光亚
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
朱光亚1946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工作,获物理
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41年,他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
学博士学位后于1950年春回国参加工作。他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
为实验所证实。1953 年到1956年,他领导建立云南落雪山宇宙线
术领导人,负责并领导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
实验站,使我国宇宙线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1959年他领导的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获
一个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程开甲 吴自良
核武器技术专家。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 60年代,在困难的条件下,冶金所承担气体扩散法分离铀同位素用的
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甲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任务,与原子能所、复旦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研究所研究员。 1950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副教授、教合攻关,组成第十研究室,他兼任该室主任,主持这项工作。在他的领导下,授,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核经过艰苦探索和反复试验,于1964年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1984年获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 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9年获国家“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 中国现代光学之父:王大珩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王大珩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攻读应用光
经过长期的努力,于敏对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
学。当时的中国,仅有一个只能制造简单望远镜和低倍显微镜的破旧工厂。
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
1948年,王大珩从英国回到尚未解放的上海。
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由于王大珩在我国光学科研中作出的突出贡献,1980年,他获得了全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
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他研制的“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
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
测量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陈能宽
郭永怀
在长达2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作为核装置全面质量的技术负责
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
人之一,参与了我国多次核试验中大部分核装置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
科学家。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
施,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1986年,他获
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
得国家对原子弹突破和武器化、氢弹突破及武器化的最高奖赏。此外,
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
1982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特等奖。 陈芳允
中国探月工程带头人:孙家栋
早期在国内领先研究毫微秒脉冲技术,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机
1967年以前,孙家栋先后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
载单脉冲雷达,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是我
程地地弹道导弹与液体中程地地弹道导弹的研制试验工作。1967年后,开
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全面参加了系统设计和
始从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工作。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建设工作。他提出和设计了发射我国通信卫星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新
中,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
方案,并负责这一系统的研制和星—地技术协调工作,为建设我国卫星
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测控网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X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