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连方言对大连地区对外汉语教学影响研究》,欢迎阅读!
大连方言对大连地区对外汉语教学影响研究
作者:赵越
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8期
赵越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摘要]方言学习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有益补充,本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大连方言本体研究成果,探讨大连地区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引入大连方言的必要性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方言;大连方言
[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8-0109-02
[基金项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接触与变异研究”(L10BSH008)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东北官话语法研究”(L13BYY015) 、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大连媒体语言规范化问题研究”(2014lslktwx-1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越,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一、大连方言与地方普通话
大连地处中国北方辽东半岛最南端,其方言是胶辽官话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由于地域归属心理与害怕被指责忘本等心理阻抗的影响,难免使普通话使用带着大连方音成分,我们称之为大连的地方普通话。
在声母方面,[v]声母摩擦较重,浊音成分明显,与[w]声母是自由变体。[n]、[η]声母为互补关系,[n]声母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η]声母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发[ts]组声母时,舌尖位于下齿背,舌体与上下齿接触较紧,听感接近[tθ]组声母。零声母在齐齿呼、撮口呼前,有时带轻微摩擦。
在韵母方面,[u]、[y]作主要元音和介音时,唇形都较展、较松。[iε]、[uε]、[yε]韵母的主要元音[ε]舌位偏高,接近[Е]。逢上声[213]、去声[53]时,[e]、[o]接近[ei]、[oo]。[e]的鼻化色彩最明显,鼻尾[n]已基本弱化、消失。
在声调方面,大连地方普通话普遍特点是起点较低,动程较短。如阳平调是34调值,尾音升得不够。上声调值都是213,尾音没有升到普通话的214。去声调值为53,结尾音不够低。
二、留学生对方言学习需要
1.语言交流的需求。留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所接触到的更多是大连方言或是大连地方普通话。由于方言语音和词汇与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汉语知识不同,所以与中国人交流起来很困难。如前不久网络上流传很广的“倒鸭子”的笑话,大意是报车险时外地接线员听不懂大连方言,把表示马路路边方砖的大连方言词语“道牙子”理解错误的事情。而留学生自然也听不懂大连
话,不仅理解不了这样的笑话而且类似的交际失败的例子也很多。又如一位外国留学生问路,路人跟他说坐“起零把路”就能到,学生听不懂了。其实是“708路”公交车,只不过大连话语音与普通话不同,所以影响了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总之,外国留学生不是生长在课堂温室里的花朵,必须要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进行语言交际。接触方言是必然的过程,是我们回避不了的现实。
2.文化学习的需求。留学生学习汉语不仅是为了使用该语言进行交际,还必须通过汉语认识其背后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融入目的语社会。学习汉语必须了解它背后深刻的社会文化知识。文化因素是第二语言获得当中的深层的社会心理原因。学习者不了解并排斥当地文化,会阻碍汉语学习。方言包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留学生有必要学习一定的目的地的方言知识。
三、大连地区汉语教学环境
1.教师方言渗透。大连地区教师,特别是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由于受到方言环境的熏陶,普通话的发音都带有地方方言色彩。如“你、女”等字的声母,按普通话应发为[n],即发音方法本应舌尖抵住上齿龈,但实际发音时大多数的汉语教师发的并不到位,而是都成[η],即发音时舌面抵住硬腭前部。又如“累、给、泪、类、雷”等字,韵母本应为[ei],但在大连方音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发成元音[e],而没有后面元音[i]滑动的过程。再如普通话阴平声是55值,大连地区对外汉语教师很多调值都在44或33,高度略低于普通话。说明教师在教授汉语的时候可能不自觉地引入了大连方言成分。
2.教材方言渗透。编入教材的汉语知识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依据,所以每一种作为教材的汉语课本出版前都须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严格审定,以尽量减少违反汉语规范的内容编入教材。但是,尽管如此,限于编者和出版部门对于汉语规范的实际掌握程度,仍能在一些现在相当流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中见到方言成分。教材中属于方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问题相对而言比较多一些。
3.生活交际方言接触。外国留学生在大连生活,从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要接触到方言。除了要接触方言语音,还有大量方言词语。如吃的方面有许多大连方言词语,“熥[thoη312]饭”即“蒸饭”意思;“闷子”即做粉条用的成块状的粉坯子;“立高”即“糖葫芦”,“海麻线”即一种海菜,等等。如果学习者了解这些方言词汇就能缩短与大连地区文化的社会与心理距离。从而能更好地度过汉语初级阶段的学习。学习者可以调整自己语言的内在系统以适应所接触的语言。
四、教学中引入方言策略
1.选择有代表性的大连方言。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应选择那些比较有代表性有特点的方言现象。比如大连方言的声调特点明显,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能够用到,所以应当加以介绍。可采用与普通话声调表格对比方法进行教学。再如大连方言词汇中一些常见词语应加以介绍。而对不常用现象则不必列入考虑之内。如“洋火儿”(火柴)、“清浆”(酱油)、“花大姐”(瓢虫)、“得瑟”(不稳重)等都可不引入。
2.应与教学阶段相适应。方言的教学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需要相适应,与语言学习的阶段相适应。不宜脱离教学阶段去选择方言文化项目,如初级阶段的大连话教学可以导入动机诱导文化因素,中级阶段结合一定的民俗,高级阶段在开设专门的大连方言文化知识课程。
3.适当介绍方言中忌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学习这种文化。汉语中有许多忌讳,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大连方言中也存在忌讳,这些忌讳与大连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大连方言区特色。如大连人很少说“翻”字,吃鱼吃到一半需要把鱼
“翻过来”吃时,则用“滑过来”替代。因为大连属于渤海之滨,过去大连人生活多靠出海打鱼。“翻”字能让人联想到“翻船”,所以成为方言忌讳。这样的现象如果留学生不了解则可能会在生活交流中发生误会。可适当在教学中加以介绍。
4.创建配套学习设备。为更好地对大连方言进行教学,还要创建相应的配套学习环境。首先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知识传授和学习的工具和依据,是连接课堂内外的媒介。编写优秀的方言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方言文化知识介绍给留学生。其次编撰学习词典也能帮助学生在课下巩固和扩展方言文化知识,再次可以建立方言学习网站,可采用多媒体展示与多语种对应翻译的方
式介绍方言,这样可以扩展推广范围,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方言文化,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大连方言是大连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学习是汉语学习者融入地域社会的重要途径。教师、教材方言渗透及课堂外生活交际中方言接触也为方言知识的介绍提供了教学环境支持。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大连方言教学,与普通话教学阶段相适应。另外应结合大连地域文化特色介绍大连方言习惯。在具体教学中还可以创建多媒体教材、学习词典、学习网站等配套的学习设备,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5.
[3]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4]迟永长.普通话教程[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S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