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药处方调配及中药质量的管理研究》,欢迎阅读!
中药处方调配及中药质量的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处方调配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可行中药质量管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开具的1850份中药处方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统计其中存在调配问题的处方例数,然后分析总结处方调配问题发生原因,从而制定可行的中药质量管理措施。结果 我院2017年中药处方调配差错为5.30%,其中药名称、处方应付、注角处理、处方剂量、配伍禁忌是导致中药处方调配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 针对中药处方调配常见问题,我院制定了强化院内医师药师工作技能培训、制定科学的中药处方管理措施两个方面的中药质量管理措施。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dispen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xplore feasible methods of quality manag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Methods:1850 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used as the clinical data,and the number of prescriptions in the prescription were analyzed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then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 of prescription allocation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thu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made.Results:the prescription error of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in 2017 was 5.30%.The name of the Chinese medicine,the treatment of prescription,the treatment of injection angle,the dosage of prescription,and the taboo of
compatibility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rror of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of Chinese medicine.Conclusion: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of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of Chinese medicine,our hospital has formulated two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y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the working skills of physicians' pharmacists and formulating scientific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中药处方调配;中药质量;管理研究
正所谓“医无药不能扬其术”,而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取自天然,源自古方,在世界医学之林占据重要的地位,但近些年临床中却出现了很多中药药效不灵的问题,甚至引发用药安全问题,而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中药处方调配出现差错,这对我国中药视事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我院专门针对中药处方调配问题展开了一次临床资料调查,希望能够通过本次临床调查,探寻出可行的中药质量管理措施,从而更好的推动中医药学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开具的1850份中药处方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统计其中其中存在调配问题的例数为98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区间为3岁~82岁,平均年龄为45±1.1岁,采用的统计调查方法具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分析方法
在本次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中,我院专门设立了中药处方调查小组,将2017年全年间门诊开具的2850份中药处方作为调查统计资料,要求参与调查的小组成员,要认真的履行自身的职责义务,依照卫生部颁布的《中国药典》《处方管理方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认真的统计其中存在调配问题的处方例数,然后分析总结处方调配问题发生原因,从而制定可行的中药质量管理措施[1]。 1.3 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调配差错例数、调配差错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中医对症治疗和药师准确调配的巧妙结合,充分的体现出了辩证论治和个性化用药的特点,彰显出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但随着近些年临床中中医药物的迅速推广,处方调配差错问题也随之增多,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医处方调配问题发生原因,为中医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我院专门针对于此展开了一次临床资料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院以2017年全年开具的1850份中药处方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统计调查发现,其中有98例存在处方调配差错问题,我院2017年中药处方调配差错为5.30%,而导致处方调配差错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中药名称、处方应付、注角处理、处方剂量、配伍禁忌等。
第一中药名称问题,中药取材广泛,品种繁多,并且药品名称还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问题,在医师开方时,很少注意这些药品名称问题,这使得药师经常出现调配差错。如大黄还可被称之为“生军”或“川军”,而沙苑子还可以被成之为“潼蒺藜”,在中药处方调配中,若是不熟悉这些药品别名,就容易出现差错[2]。第二处方应付问题,饮片用药、生熟异制是中医用药特色的体现,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药效,降低毒副性。但很显然现下很多药师对药物性质认识肤浅,缺乏炮制加工的理念,在药物有多种规格或饮片时,往往表现的无所适从。如半夏有法半夏、制半夏、清半夏之分,若是医生处方单写半夏,医师往往理解为“生半夏”,这就会引发处方调配差错问题。第三注角处理问题,在中药开具中,注角即在处方某种药品的下角旁边给予注释的一种方法,是医师根据药物性质或治理需求提出的特殊需求,通常包括炮制、煎煮、服用等要求,但在本次临床调查研究中,发现医师开具的单据注角中存在注角模糊、服法不究等问题,而药师则时常会忽视注角。第四处方剂量问题,现行的中药处方往往以“克”作为单位,但很多药师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如在处方中将蜈蚣用“条”表示、大枣用“枚”表示、生姜用“片”表示,这样的处方剂量表现方式无疑是并不准确的,会对药师处方调配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很多药物若是剂量出现错误,会引发很多不堪设想的问题。第五配伍禁忌问题,中药学中所指的配伍禁忌,主要是指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其中比较常见的配伍禁忌药物就是海藻和甘草,但显然现下很多药师、医师对配伍禁忌问题缺乏了解,而这就容易引发处方调配差错,并对患者用药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于上述中提及的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原因,我院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中药质量管理方法。第一强化院内医师药师工作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一要培训中药性能知识掌握,如中药在性能理论上可以归结为“四气五火”“升降浮沉”等,在临床工作中,医师药师必须要熟悉中药性能、功效,还要理解评炮制的真正意义,如大黄具有清热泻火、泻下攻击等作用,而生大黄泻下功能更强,在出血证中十分试用。二要培训院内医师药师熟悉掌握配伍禁忌,在进行中药处方调配时,严格遵守药物配方原则,不随意替换药物,同时明确“七情和合”“妊娠禁忌”等,对于一些常见的配伍禁忌知识,如罂粟壳应该按照麻醉药品管理要求与麻醉处方配发,而若是发现存在药物配伍问题,要及时的纠正指出,为患者用药安全作出保障,为此今后强化院内医师药师工作技能培训十分必要[3]。第二制定科学的中药处方管理措施,如要加强中药验收、保管,为药品质量做出保障,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因此在进行保管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确保处方注角规范明确,药剂用量书写标准合理,在开具的中药处方单中,要有医师药师的联合签名,这样一旦出现相关调配差错问题,也可以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此外还要制定严格的复查要求,药师在为患者处方调配时,要核查收据姓名与所开药方是否一致,药剂量与剂数与调配药品知否一致,在调配的过程中,确保一味药一称,不估量抓药,这样才能为患者的生命健康负责。
综上所述,中药处方调配是一项技术性强,操作要求十分严谨的工作,并且对患者的
生命健康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今后中医院必须要对内部中药处方调配加以重视,并制定可行的中药质量管理方法,从而患者生命健康负责。 参考文献
[1]斯俊英.我院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分析和防范[J].海峡药学,2017,29(05):201-202.
[2]聂圣娜.研究中药处方调配及中药质量的管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3):144-145.
[3]郭朝民.中药处方的调配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6):190-19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S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