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讲话稿)

2022-12-06 03:07: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讲话稿)》,欢迎阅读!
讲话稿,自信心,培养,孩子,如何


家长究竟要培养孩子什么

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做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软件,如果这些没处理好,孩子是注定要出问题的。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自尊心 当孩子开始尊重自己,把自己当作和别人一样平等的人来尊重的时候,孩子的主体人格就建立起来了。自尊心是孩子的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臬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他不会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也就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这时通过批评来教育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你的批评对他不起作用。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欲望。应该说,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长的原点。自尊心没有建立起来,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没有点燃,因此,他不会有成长的动力。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他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他会尊重别人。这样他的人化过程才能启动。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的方法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当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会上升,他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会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第二个软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孩子在离开家长之前,家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建立是一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树立的过程。就是说一个人不能一劳永逸地永远有自信心,必须每时每刻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去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有了自信心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假若打个比喻,自信心相当于电脑进入主运算程序的前置程序。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信心,当他面对一个习题时,他的大脑进入的是一个子系统,启动的程序是如何解释为什么没做上这题,我为什么不行。而有自信心时可以进入主运算程序,他的大脑的注意力焦点会集中在解题方法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总可以把问题做出来。所以自信心是一个孩子能否做事(即学习,能否把事情做对的核心和心理程序。

诚然,自信不是我们大家理解的挺胸抬头那么简单。它是人们做时的心理运算程序:一个自信的学生,他面对试题时,大脑会深入题的内部去运转,去找条件和结果的因果关系,把题做对;如果没自信的孩子,看到题能上能下上会停留学生题的表面,感受问题带来的压力和焦躁的情绪,然后会想:这题怎么这么难?老师为什么这么出题?我做不出我妈会怎么批我?结果20分钟过去,他根本没有做题,而在想别的东西和感受痛苦。最后他得出讨论:你看我数学不好吧,我还是不行!

第三个精神软件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相互关系时产生的主观心理状态。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痛苦、快乐产生因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很看重的时候,就生产

责任心。

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讲话影响其他同学,如果他有责任心就不会在课堂上讲话了。 责任心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责任心。对外的责任心比如对别人、对家庭、社会的。我们要讲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责任心,没能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然后由我们来看管,来强迫,这样,等于孩子对人生的责任由家长来承担了。家长当了警察,孩子成了小偷,我们不断在后面监督。如果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负责任的责任心我们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可以解除了。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动一下。

第四个精神软件主动进取精神

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长,自己要学习,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在市场济条件下,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的行动进取精神,那么将来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对生命没兴趣、对人生没有兴趣、自我没有兴趣、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整个人萎靡不振,那么这个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发育成长的。

第五个精神软件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所谓兴趣是当孩子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他能感受到快乐,不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去做,形成自动反应叫做兴趣。如果孩子在脑的神经系统中,做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这种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第一次做这个行为是不会有什么快乐的,反复行为,最后能不用意志力,条件反射的把事情做对,再由于家长的表扬、鼓励,孩子找到了快乐,时间长了,形成自动反应了,每次行为孩子能够找到胜地任自如的感觉。此时,所谓兴趣就产生了。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到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如果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要想使孩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的。

第六个精神软件好习惯

习惯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动反应。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真正以学习为生的人,比如很多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没有人是靠意志来学习的。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他日常的行为,而这日常行为决定了他的成就。

总结上述观点,我们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在孩子的大脑中镶入这些精神软件。家长好比程序输入员,孩子象刚出厂的计算机硬盘还没有经过格式化,需要一道道输入程序,然后才可以独立的使用。孩子只有变成独立的人,才得以在社会上正常行走!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指出:受到母亲无限宠爱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在现实中也经常取得成功。对孩子自信的培养只能从小由家庭潜移默化,用母爱诱发出来。一个人可以被别人歧视,但万万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视。




美国父母认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是家长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自信是孩子自立、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心理基础。美国孩子:遇事积极乐观、好奇欲强、敢尝试、能吃苦、肯动脑。我国的孩子表现:遇事等待观望、缺乏兴趣、不敢尝试、不能吃苦、不肯动脑筋。什么原因呢?原来不同的是家庭教育的方式:第一美国人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在做中学、做中练,培养了能力、兴趣,最重要的是 树立了自信心;我们是过分的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第二美国人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我觉得……会好些?我建议是……,你愿意听听我的看法吗?”等等这是美国家长常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你还小,听妈的。告诉你这样做怎么不听?错了吧,你看不听老人言听亏在眼前。等等这是我们的家长常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引导会启发孩子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再做出判断,可能对可能错,这就是成长的过程。灌输对孩子来讲只需被动接受,这样会束缚孩子的自信心。第三美国人对孩子要求全面,我们常常以学习代一切。第四:家长语言的作用。“真笨,这你都不会。“你看谁家的孩子就比你强。“我们为了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能这样。”你能把书念好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这些我们家长有意无意常挂在嘴边的话,影响甚至摧毁了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信心的土壤,鼓励和引导是培养自信心的最佳养料。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多用赏识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儿童时期,家长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家长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可见,家长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 因此,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赏识和鼓励,应尽量找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用些非语言性的及语言性的激励。比如:孩子做事之前,家长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当他们进步时,我们要给予肯定,并及时表扬、赏识,说些诸如你果然做到了,你真棒,真了不起,我真替你高兴的话。当学习退步的时候,也不要说笨蛋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说:学习虽然有点退步,但是你敢于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可嘉的,我觉得下一次你一定会赶上去。如果你给与他们激励性的评价,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慢慢的就有了信心去做事;如果你一直说他不行,说他没出息,那么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做什么事都不行,从此即失去了做事的信心。但要避免不符合实际的夸奖。 二、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对孩子来说,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是取得良好成绩、维持学习热情的重要条件。只有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求知欲,只有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才会激发学习动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感受到天生我才必有用,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

三、帮孩子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长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上,认识不到自身拥有的潜力或低估自己都不利于自信心的确立。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使他们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

做出比较突出的成绩,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现代心理学早就发现:除极少数低能、白痴以外,绝大多数儿童都具备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潜力;同一个人各方面的发展潜力也不尽平衡,大多数人都有在某些方面相对占优势的发展潜力。如果一个人能在人生早期就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及早采取措施,扬长补短,努力挖掘,则就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家长要帮助孩子获得这方面的认识,使他们学会善于分析自己遗传素质的长处和短处。同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形成顽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四、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人的潜力很大,只要充满自信,努力奋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成才,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但人们的天赋及后天条件毕竟存在差异,不能期望人人都拿世界冠军,都得诺贝尔奖……对孩子来说,也不能期望人人都成绩优异,出类拔萃。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成功预期,教育他们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因期望过高而又难以实现从而遭受心理挫折。年纪较小的儿童往往耐心不足,急于求成。家长在让孩子看到美好前景的同时,要让他们明白:不经过脚踏实地的、点点滴滴的艰苦努力,甚至是多次的挫折、失败,再美好的前景都是难以实现的,使其不是空寄过高期望,而是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项学习务。

五、通过鼓励孩子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勇于展现自我,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是每一个自信的现代人所应有的品质。孩子通过展现自己获得成就感,对于他们树立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都不好,同学瞧不起他,老师不喜欢他,说他不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在头脑中形成一定不行的思维定势,他们总是以失败者的心态出现在集体中,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还有些孩子由于胆小、害羞和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

因此,家长应调整教育方法,为孩子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孩子勇于表现自己。学习成绩不行并不代表他其他的能力(如体育运动、文艺水平)也不行。例如,有些孩子在体育比赛中是佼佼者,或是文艺演出的优秀演员,我们可以从他参加竞赛中取得的好名次方面去表扬、鼓励他,指出其有过人的特长,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进取的内在动力,希望成才的热切追求,成功者的心态。再如,对于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孩子的成功体验越多,自信心就越强。

六、要学会用爱心沟通和倾听梦想,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实践中,家长可能试过许多方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可是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收效甚微。一些孩子认为家长很唠叨、烦人,听不进家长的劝告,使家长心灰意冷,放弃教育。轻易放弃,妄下结论是不对的。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只要我们用一颗赤诚的爱子之心,多与孩子沟通,去感化孩子,以伟大父母之爱,广阔的胸怀,相信一定会打动孩子那颗冷漠之心。让他燃起熊熊的希望烈火,满怀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

当然,沟通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知音。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Ls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