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注意力集中问题探讨》,欢迎阅读!
幼儿注意力集中问题探讨
什么是注意力问题?
大家都知道,注意力问题就是在做事或学习时精神集中不集中的问题。那么,如何才算是精神集中呢?我们可以想一想,形容人们注意力不集中的词,诸如“眼望东、口望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小动作多”等等,都是说“五觉”的不协调。通俗地讲,精神集中就是耳、眼、口、手、鼻这“五觉”的高度协调一致性。
其实,注意力除了集中性之外,还要其他特点,比如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性、注意的转移性,只有这五个方面的正常,才能保证儿童的注意力正常(有关论述我们在后面逐步剖析)。
就3~6岁儿童而言,注意力问题的常见表现为; 1. 活动过多,坐立不安,好像总有使不完的精力。 2. 容易冲动,表现为行为、语言不经过思考,突然发生。 3. 做事不能有始有终,东一榔头、西一扫帚。 4. 经常招惹其他儿童生气。
5、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看不能持续5分钟以上。 6、必须马上满足要求,否则不是哭闹就是灰心丧气。 7、情绪变化迅速而激烈,比如突然勃然大怒,过度兴奋等。 8、做事常常丢三落四,缺乏必要的条理和顺序。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儿童的这些注意力问题呢?一般而言,造成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分娩异常,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剖腹产,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大中城市剖腹产比率高达43%,加上未统计的,估计在50%以上。剖腹产的后果是,儿童的小脑发育滞后,小脑主要是负责身体运动协调性的。所以,剖腹产的儿童“五觉”协调性较差,注意力存在问题。
二是代谢异常,在我国,主要表现为饮食与玩学具的次科学性。什么叫次科学性?就是距离真正的科学还有一段距离。比如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容易引起儿童多动、情绪敏感等问题,而我国食品卫生法并没有按照世界标准加以严格控制,这类食品就叫次科学食品。比如铅中毒会引起儿童烦躁、攻击、迟钝动作失调等多种问题,但是,国内铅笔的铅含量是国际标准的4倍,国内图书彩色封面的铅含量是国际标准的13倍,这些产品只能归为次科学产品。儿童长期使用这些次科学性物品,会造成代谢紊乱、大脑皮层活动失去平衡等多种问题。
三是教养方式不当,诸如参加一些“拔苗助长”式的培训,对孩子过高的期待,家庭氛围紧张等。针对这些情况,在训练中,一定要及时摸清儿童的家庭背景、大概的成长过程,针对儿童不正常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教师一定要特别给于关注,从理解、关系、鼓励等方面入手,引导儿童建立良好情绪、主动与别人交往、进行自我肯定,减轻儿童内心的不适,让儿童学习的状态自然、轻松,引导注意力的正常表现。
4-6岁儿童注意力的发展
孩子的这种表现恰好反映了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它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无意注意则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譬如教师教小朋友画画,这时就需要有意注意,小朋友要仔细地看,认真地画。突然窗外响起了鞭炮声,小朋友的注意会不约而同地转向窗外,这就是无意注意。正是这种无意注意干扰了有意注意,使老师的上课内容不能进行下去。在婴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的丰富,活动范围的扩大,逐渐出现有意注意。4-6岁的幼儿,开始出现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由于言语的发展,开始能做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成人的要求,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这时有意注意
1
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所以不要以为这些孩子得了多动症。
幼儿的注意力是能通过培养而加强的,在幼儿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的 实践证明,幼儿对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注意力越容易持久。
2.培养兴趣 幼儿对某项内容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持久,故幼儿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形象生动。 3.劳逸结合 经5-10分钟的学习后要让小儿有几分钟的自由活动,切忌连续作战。
4.创造良好环境学习时尽量保持室内外安静,成人不要在屋内多走动,不要与孩子讲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成人看电视、录象应有所节制,在小儿学习时最好不要看,或应调低音量,以免幼儿分心。
训练幼儿的注意力
注意,是一种多面的、动态的、多层次的过程,并且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注意,有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之分。定向反射是注意的生理机制。大脑的额叶、脑干、丘脑在调节随意注意方面有重要作用。
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由于条件性定向反射的出现,开始能够较集中地注意一个新鲜事物;五六个月时能够比较稳定地注视一个事物,但持续时间很短。随着活动能力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孩子从出生后的第二年起,对周围很多事物感兴趣,也能稍长时间地集中注意某一个事物,专心地玩弄一个玩具,留心注意周围人们的言语与行动。到了幼儿期,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长,可以较长一段时间去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者听讲故事。由于学前幼儿仍以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例如四五岁的孩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故事,突然窗外传来一群孩子的欢笑声,他们的注意就会立即转向窗外。
有意注意在孩子入学之后,在教学的影响之下断续进行,但有意注意的形成却是孩子入学准备应有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说,孩子在幼儿园通过活动所提出的一定目的,如组织参与游戏,尤其是参与一些比赛性的作业或劳动,为了实现这些目的任务,他们就会不断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曾有研究报道,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增: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7岁15分钟左右,7~10岁20分钟左右,10~12岁25分钟左右,13岁以上30分钟。
在咨询门诊中,常见有不少幼儿的家长前来诉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注意力很不集中,10分钟都耐不住,老师特别反感,认为孩子有多动症。虽然,对学龄前期儿童不诊断"注意缺陷"与"多动综合征",但为了孩子能够适应日后上学,对这些幼儿的注意力应当加以适当训练,方法如下:
弹琴数数由家长或老师弹琴,每弹一个音,让孩子数一个数,弹到某一个音时就停下,叫孩子说出一共弹了多少个音。
拍球数数由一个孩子或大人拍球,每拍一下,让别的孩子数一个数,拍到一定数时,突然停下,看孩子能否说对拍球的总数。
物品变位在桌子上摆几件物品,让孩子看清楚后,令他转过身去,将物品变换位置或取走其中的一两件物品,再让他转过身,说出物品的变位,或者说出被取走的物品名称。
数字变位在黑板上顺序贴出由1~10的10个数字,让孩子观察并认识这些数字,然后让他转过身去,把个别数字交换位置或者取走,再让他转回身来,迅速说出哪个数字变了位或者已被取走。
复述图画给孩子看一张或一组有趣的图画,然后移开,让他复述所见图画。
看几何图形数数在黑板上画出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几何图形,让孩子对各类几何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和计数,这样既训练他的注意力,也训练其观察力,提高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经常练习一些拍球、走平衡木、滑滑板等体育活动。如果孩子能够熟练地在平衡木上走动,或者玩滑板时,可以在他玩的同时,训练他接投给他的球,这样既训练其动作,又训练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0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