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政管理案例

2022-10-29 19:1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政府行政管理案例》,欢迎阅读!
管理案例,行政,政府
政府行政管理

案例:

1. 去年以来 ,贵州省织金县在贯彻落实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 任用工作条例》中 ,积极

采取措施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取得较好成效。该县主要采取了七项措施 。一是对拟提拔人员实行民主推荐,对民主推荐达不到 2/3 的不予列为考察对象。二是运用问卷调查 、个别走访 、个别谈话等形式,深入了解拟提拔人员在工作、生活、社会交往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对群众反映大的暂缓提拔。三是对拟提拔人员除在相关媒体进行一周公示外 要由县纪委常委会审核,未经审核的不能提交县常委会票决。 对拟提拔人员实行县委常委会票决制,同时邀请县人大 、政协领导成员参加 ,对得票数达不到2/3的 ,不予提 拔。五是建立 “谁考察 、谁负责 ”的考察责任制,明确考察者的职责和失察者的责任。六是 对拟提拔或交流 、轮岗人员 ,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共同下发审计委托书 ,委托审计部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做到 “拟提先 ,审后再提;有离必审 ,审后再离 ;在任也审,审后 ”,对审计中发现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暂缓任命。 在任命前,由县纪委 、县委组织部对拟提拔人员进行任前教育 ,并签订廉政承诺书和进行廉政宣誓。截至今年4月,该县共对45名拟提拔人员进行了任前教育.

2. 乡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因聚众打麻将被免职,市委办、市局级部门多名科级干部、办公室主任因公文运转不力或被免职或被责令停职检查„„昨日,记者从(四川省)巴中市效能办获悉,巴中市在行政效能建设中逗硬较真:自6月以来,该市已有12名干部受到处理,其中有10人被免职,两人被停职,并通报全市。一系列免职、停职事件的发生,在该市引起了极大震动,以整顿工作作风为重点、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为目标行政效能建设正在巴中市全面开展。

案例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对干部选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指出了关于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因素,只有干部队伍的质量上去了,干部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呢?

要选用德才兼备的干部

要选用政治上过硬同时又有本事的干部。德,什么时候都是第一位的。无德有才的人,可能使用一时,但不可能使用一世。不能为了一时的发展,而只求才不求德。但有德无才也不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个不能推动科学发展的人,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作风是德的外在表现。作风不好,凡事首先想的是自己,凝聚不了人心,形不成发展合力。现在,一些干部就是因为作风不实,工作上规划不周密,方法不科学上马了一些不切合实


际的工程和项目,给群众造成了严重损失,也损害了党的形象,对作风漂浮的干部,不能重用。

德才兼备的干部必是真抓实干的干部。干,有实干巧干,也有蛮干瞎干。实干使群众得惠,蛮干只使个人得利。群众拥护的是巧干实干,反对的是蛮干瞎干。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展观的实干者重用起来。选人用人时,要看科学发展,不要看一时发展,更不能单纯地看发展速度、一时效果,要听群众的反映。选人要选真抓实干的,用人要用科学发展的。要把工作出色、踏实干事的老实人提拔起来。把更多的眼光投向那些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做出政绩的干部,保证那些扎实干事的老实人,能够被推荐上来,选用起来。树立让干事的干部受重用的用人导向。

选用干部要注重其一贯表现。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那种不为己,只为群众考虑的,是要重点考察的对象;那种提拔前夹着尾巴做人提拔后目空一切的人,要严加注意,不要被他们的表象所蒙蔽;那种只为己,而不为群众考虑的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起用。要选用有位无位都有为的干部。有的干部,有位也好,无位也罢,是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位没位一样干。而有的干部,没位时大干有位时则不干。对于干事态度不同的干部,要加以识别。要选用台上台下都能干的干部。台上台下一样干并且干得好的干部,是组织部门应关注的。

要倾听群众的意见

要注意听取群众的评价。不管是什么样的干部,都生活在群众中,其思想先进不先进,工作出色不出色,工作作风好不好,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脑子里。离开群众,提高用人公信度,只能是空谈。选人用人要以群众的基本评价为基础,群众反映好的,认真考察,放手使用;反映差的,慎重使用。有的干部有事没事爱找领导,大事小事都想让领导知道。谁干事比较实,谁专门来虚的,上级领导可能不太清楚,但人民群众心知肚明。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就不能只选领导喜欢的,而要关注那些不事张扬、真抓实干的干部,让群众来评价所选用的人。选用干部,有群众基础,公信度就高,反之公信度就低。

要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有的工作群众不是不愿参与,而是没有参与的渠道。在用人上,有时领导定了之后,公示几天,走走过场。不管群众愿意不愿意,所公示的人有没有能力,都能走上既定岗位。这样做,时间长了,次数多了,群众知道反映不反映一个样,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如果群众的意见真正能够得到重视,落到实处,干部也就不会先跑一步,而是先干一步了。所以一定要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要让群众公认真起作用。有时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群众反映好的干部,却不是领导中意的干部。领导中意的干部,群众又不感冒用谁不用谁,到底是领导说了算,还是以群众公论为取舍,是公信度高不高的关键所在。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认为,当领导和群众的意见一致的时候,一定能够选出人才;当领导和群众的意见相左的时候,一定要让群众的意见起主导作用。实践充分说明,群众信任的人,能够得到重用,公信度就高。群众信任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z7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