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道酬勤,把写作深埋土壤,方能枝繁叶茂》,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天道酬勤,把写作深埋土壤,方能枝繁叶茂
作者:任兴梁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S1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1578(2018)03-0295-01
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语文实践的平台,强化语文实践。简而言之就是将课内阅读教学与经典阅读和写作融合在一起,以课文为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让写作在经典给予的土地上开枝散叶,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1.业精于勤,阅读从勤开始
阅读,顾名思义,关键要去“读”。只要做到真正的“读”,才能了解课文的人物,感知情节。其次,还要用心读,反复读,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而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人公的形象。再次,对同一单元的同类文章作比较性阅读,这也是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诸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主,那么《孔乙己》和《变色龙》这两篇课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何异同,指导学生多读,多归纳总结。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学生能做到勤读,我们甚至可以把视线从同一单元放射到不同单元的类似篇目,比如我在上《孔乙己》时,我把《范进中举》和《孔乙己》这两篇主题相同的文章放在一起学习,让学生作比较性阅读,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更令人欣慰的是,有的学生还分享了《儒林外史》中的另一个人物形象——严监生。学生笑过后,留在他们脑海的是封建社会读书人醉熏于功名利禄的形象,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上述的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勤,只有学生做到勤读,才能把课内课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积累与写作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个人认为读书的精华阶段莫过于摘抄,记录,点评,质疑。当然,我并不赞同“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态度,这对学生有些严谨过头。我只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如果有那些文字触动了你的心弦,就请多诵读几遍,并把他摘抄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更多引导学生读经典。比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我让学生把《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作比较性阅读,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当吕蒙遇上方仲永》。学生要完成这篇习作,他们首先要知道,吕蒙和方仲永是何许人,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而督促他们去品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就如同一块金子,不能吃不能喝,看似无用,实则最有价值。好多男孩子都喜欢《老人与海》和《鲁滨孙漂流记》这两部作品,因为他们都展现了在无与伦比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的力量,他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前途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我们都要勇敢去面对。还有的孩子喜欢鲁智深的侠肝义胆;刘备的礼贤下士;林黛玉的淡泊真实。所以说,经典给予我们的是思想和底蕴。有经典,就会有底蕴,有力度。此外,经典词汇量丰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我们需要引导并督促学生多积累,并恰当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y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