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视角研究如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2022-12-24 16:3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社会学视角研究如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欢迎阅读!
凝聚力,社会学,视角,团队,提高
社会学视角研究如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团队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团队所展现出的能力水平,进而决定团队的成败。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中,团队作为重要的组成形式,虽然实现了多个主体的有效联合,但如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将团队内部的各个成员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1+1>2”的团队效果,也是新形势下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探索如何在团队发展当中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从而达到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社会学视角;团队;凝聚力

一、求同存异,化解团队内部矛盾

团队是人与人的结合体,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社会矛盾。这不仅是社会学的基础理论,而且也反映了团队存在可能面临的实际情况:团队内部矛盾或者冲突的产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就是要改变这种团队内部的矛盾或者冲突状态,使得各团队成员能够接受彼此,从而逐渐缓解团队的尴尬状态,化解团队内部矛盾。 具体方法包括了:

(一)统一的团队内部成员评价标准

对于团队成员的不同态度将直接造成团队产生内部矛盾,甚至加重成员冲突。由此,形成统一的对内部成员评价标准,可以改变不公平的冲突状态,并规避范状态的形成。所以,建立统一的团队成员评价标准,要求其足够公平、公正、公开,既给予所有成员平等的发展机会,又使得团队成员在共同目标下,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从而对彼此产生信服力。当这种成员的默契和信服力不断得到强化,其就会成为团队成员的内动力,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二)差异化团队成员组成形式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具有其特殊的磁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正是由于如此,团队在组成的过程中,既要注重选择不同特长的成员来彼此合作、彼此依赖,又要在个性化的团队成员中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从而完成差异化团队组成的同一化目标寻求,使得团队成员可以在弥补彼此不足的同时,形成合作的结果动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二、顺势而为,优化团队发展策略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团队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也要有所改变。这对于团队的领导者而言,就需要顺势而为,及时调整团队的发展计划,从而让团队成员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感知到团队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根据社会学的理论,团队的内在发展动力,来源于团队改变发展计划时对于团队成员的尊重程度以及团队领导者的规范方法,只有团队领导者掌握更加能够让团队成员信服的管理方式,才能让团队成员在被尊重的同时,形成一呼百应、齐心协力的状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具体的方法包括了:

(一)根据实际情形不断改变领导方式

受到社会发展态势急速变化的影响,团队面临紧急情况也偶有发生,此时就需要团队领导从大局出发,直接给出团队发展和经营的战略计划,给予团队成员一个定心丸,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二)提供团队交流沟通的有效渠道,实现团队共同发展

在实践中,当出现团队成员与团队整体的发展目标存在差异时,团队领导就


要及时引导团队成员充分沟通、畅所欲言、表达己见,提高团队成员对于团队业务的参与度,共同决定团队的发展计划员,并进行自身发展目标的改变,从而拉近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达到团队凝聚力的效果。 三、一视同仁,引导团队抱团现象

在团体社会当中,存在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交往密切的情况比比皆是,从而使得团队领导和部分成员之间形成隐形的圈子文化,并逐渐形成了抱团现象。面对这种社会学情况,解决方法包括了:

(一)提高团队的凝聚力,需要尽可能的弱化圈子抱团的界限

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成为团队圈子中的一员,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感受到团队领导的重视,从而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的自信,最终形成以团队领导为核心的凝聚性团体。

(二)团队领导坚持一视同仁对待团队成员的态度

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团队成员,并结合团队成员的优缺点使其能力得到展现,养成选贤任能的习惯,逐步弱化并改变团队的小团体抱团现象,让团队成员围绕着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努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总而言之,从社会学视角研究如何调团队的凝聚力,是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法来分析团队的构成形式以及发展模式,从而结合团队的实际情况,给出能够将团队成员密切联系在一起最佳方案,实现团队成员的能力联合,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廖述平.团队凝聚力的生成认知与生成进路分析[J].领导科学,2020(08):79-81. [2]徐平磊,贾迎亚,于晓宇.效果推理、创业团队凝聚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J].理学,2020,17(02):251-258.

[3]肖余春,张雅维.绩效片段视角下我国制造企业多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动态[J].商业经济管理,2020(01):27-39.

[4]连军.如何加强基层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J].中小企业管理科技(中旬),2019(12):35-36.

【作者简介】李军(1983.8),男,汉族,河北沧州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社会科学。卜杉杉(1983.9),女,汉族,河北沧州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gn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