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生存》读书笔记

2023-01-15 10:4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会生存》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生存,学会,笔记,读书
《学会生存》读书笔记



14教育 李琪



《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教育文献与论著,其意义是深远的。全文分为三个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结果分别阐述了教育问题,进步与极限,教育社会三方面问题。第二部分:未来,分别阐述了挑战,发现以及目的三方面。第三部分:向学习社会前进,分别阐述了教育策略的作用与功能,当代策略的要素以及最后的团结之路。第一部分研究了过去,第二部分憧憬了未来,第三部分描述了当下,也就是说我们如今的目标就是努力创造学习社会

这本书揭示了现代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教育先于经济

教育,这个伴随着人类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多少年来一直被当做“软科学”而屈待。其实,人类社会的哪一次进步与教育无关呢?只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认识上的片面,使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时代却已向人类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必须培养人类去适应变化,这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

如今社会上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即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对社会有着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感。这是因为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还不够。社会化包括什么?社会化包括人格社会化即性格的发展、职业社会化即专业的选择、角色社会化即不同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持续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个性从心理层面来说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在专业方面表现为专业性越强,个性色彩越强。当前社会形势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教育价值观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急功近利的风气也会影响到学校,虽然国内的基础教育改革在课程计划上进行了很多调整,力求义务教育阶段更多的体现综合性,高中教育阶段更多体现选择性,同时二者都体现均衡性,但基础教育改革并没有使评价体系发生改变。现今的评价体系只注重功利,人们普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完全忘记了教育是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目的的活动。在这种评价体制与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生以获得学历为目的,家长们互相攀比自家学生的学历高低,社会以学生学历作为工作录用标准,学校以各种方法提高升学率,不惜采用题海战术这种扼杀学生个性的方法,可怕的是还有很多人在追捧这种方法,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多家长也会让孩子好好学习就好,别的不用管。这种唯学历至上的功利主义思想愈演愈烈,使得广大中小学课程计划无法得到实施。学校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占用体育音乐、美术等等所谓“副科”的课程计划,以添加语数外等升学考试所制定的主要科目的学习时间,使一切与考试无关的科目流于形式,增加学生负担。在这种形势下,“高分低能”的学生越来越多,全面发展无疑是很困难的。即使有的学校试过新的教学方法,升学率的压力以及家长的不理解也使学校不得不放弃。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在学校所处的环境太过单纯,慢慢地学生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分开,以至于在初入社会时产生不适应感,社会有时也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 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但偏远地区却缺少老师,主要原因还是偏远山区的待遇条件差留不住老师。资源供需不匹配导致了毕业生的失业问题,同时也会影响毕业生心理状态,进而会对社会安定造成影响。这就引出了一个老话题——教育公平。美国的特许学校允许私人收取学费,并根据办学者的理念办理学校。生机教育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就业服务。美国还有教育券,以兑换政府的教育经费。谈及教育经费,就引出了我们对于中国当代问题的思考。在改革开放之前,很少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老师的人数急剧膨胀导致财政紧张。于是,中央主张人民教育人民办,由县级统筹再由乡镇解决。其


中出现了腐败问题。比如,在黑龙江和安徽和县出现了教师拖欠工资导致教师罢课的现象,然后领导派人到学校监管。如果发现老师罢课,会找借口把老师开除。那么,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能否兼顾?在一定的时代里国家提出了不同的方针,改革后实现追求效率,大力的培养人才,一直到经济的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国家提出来效率与公平都要兼顾例如高校的扩张,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建立,现在的就近入学让大工子女在城市受益这等等至一系列措施都有利于促进公平。

毕业生不适应社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少个性化的教育二战后整个教育的趋势有四大分别是民主化,信息化,国际化,以及全球化。在《世界教育宣言中》,也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六个方面:性别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新兴移民与本地居民,穷人与富人,残疾人与健全人,农村人与城市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又蕴含着教育平等的思想。书中明确了指出教育的民主化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个性化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自我实现。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教学,真正的做到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由“受教育者”变为“学习者”学习者有自己的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和理解学生,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教师并非学生学习的“领导者”,而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条件,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者”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而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个性以及潜能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获得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学习正如很多书上所写的,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而非“学习者”“被教育者”与“学习者”的主体不同,这正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现状。学生习惯性地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丧失,慢慢地失去学习的乐趣,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要将课堂上的中心转向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中达到结果的过程、学生跨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学生情感、人际交往方面的评价,更加多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出期许而非大篇幅地对学生已经过去的学习生活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发展其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教学过程,平时教师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非常严重,这种现象只会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根本不明白知识理论的来龙去脉,造成思维断层,影响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要把重点放在解释知识理论的形成过程上,让学生慢慢发现真理,从而掌握规律。教育的民主化要给受教育者很多的权利。

最重要的一点,在21世纪“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学会生存》推进了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思考,如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年轻的那几年或者是某个阶段就能够学会以后乃至一生所用的知识,所以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会生存。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终身学习的观念。

《学会生存》这本书虽好,但毕竟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书了,里面有些问题的时间背景经与我们当下有所不同。但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形势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努力吸取书中值得借鉴的精华部分,为教育的发展出一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gg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