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

2024-01-01 03:3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欢迎阅读!
年轻人,爱上,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

作者: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2019年第12

作文

据央视网2019417日报道,过去一年有近2000万人在B学习,相当于2018年高考人数的2倍!B站正在成为95后、00后年轻人学习的首要阵地。我在B站看番(指看动漫等),你却在B学习?作为类似慕课(MOOC)的一种形式,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了互联网代的多元化学习201949日至10日,中国慕课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的《中国慕课行动宣言》赢得广泛共识,2019年,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为何年轻人更青睐上B学习?何为慕课?一起来看! 现象·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

像往常一样,下午4点陈比利打开bilibili网站,观看讲解机器学习课程。陈比利是一名文科生,眼下人工智能的火爆让习惯于未雨绸缪的他,很早就认识到了这项技能的未来就业前景。他原本是B站的娱乐视听受众,偶然发现站内竟有相关的学习视频,于是就开始了在B站的自学生涯。用他自己的话说,“B站现在成了学习AI的圣地之一

谁能想到,我今天想学点正经的知识首先上bilibili微博用户林欣浩同样对此感到不可思议,毕竟B站以前是我用来看剧佐餐的。

无独有偶,大洋彼岸的李园是一位B站的学习类用户。不过她玩的是直播,而且是一对多授课的那一方。李园是一位在美国读计算机科学硕士的留学生,在外漂泊两年多的她,一年前找到了与这种孤独无依处境相和解的方式——B站开学习直播。

B站发展了十年,内容与风格也逐渐丰富。近1亿的月活年轻用户中,既有在B站追番、看剧的二次元元老,现在也出现了大量热衷美食美妆、科技数码的学习爱好者,圈层之间互相交融。与动漫、电视剧联系紧密的日语、韩语英语等外语学习B站闻名已久,而高考研究考试和各类职业技能相关内容同样丰富。例如通过率极低的司法考试,在B站就有子手罗翔老师授课,他的网络资料显示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他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外加特色的湖南口音,点燃了B站用户学法的兴趣。 【适用话题】多样化 网络学习 兴趣 追踪?我们为何爱上B站搞学习

2016年底,生于央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却走红于B站,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连绵弹幕,向工匠师傅们致以敬意。物质基础优越、具备很好审美基础的青年世代,同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充满学习欲。《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2018年中国Z世代理想生活报告》显示,74%的受访95后会选用闲暇时间学习和课外自我充电,远超95前的35.49%只是这届年轻人不再受制于以往的单向输出式的填鸭教学,当拥有可选项时,更容易被社交型学习吸引。

95后、05后是孤独而焦虑的一代,多为独生子女,由于成长过程中缺失兄弟姐妹的陪伴,在拥有一定行为自主能力后,年轻人倾向于通过各种方式寻求陪伴感。或许这也正是自2017年来,语音连麦、游戏陪练等陪伴类应用层出不穷,且用户陪伴付费比例日益提高的重要原因。

在年轻人眼里,学习已非单纯的习得知识,尤其是当学习资源相对丰富,过程是否愉悦将成为主要考量标准。弹幕和评论的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直接发起提问,往往会得到后来者,甚至UP主亲自答疑解惑。在虚拟人设的外壳下,用户内心真实想法得以释放,不惮于自我表达,让现实里无处安放的内心戏在这里上演。 【适用话题】学习 孤独与陪伴 自我表达 冷知识 慕课

大批95后、00后在B站搞学习,就是相当于慕课的一种形式。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这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辄上万人,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而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课程不同于搜集,而是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联系起来。

2008年,世界上第一门慕课连通主义与连通性知识课程于加拿大曼尼托罗大学开设。同年,加拿大学者针对这一网上课程首创了“MOOC”术语。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于2009年成立,也是慕课的一种,创立之初即获得了当年微教育奖。2011年下半年,受可汗學院成功的影响,在美国涌现出慕课教育平台三驾马车UdacityCourseraedX。此后,慕课在世界各地迎来井喷式发展。2013年,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慕课建设开始起步,越来越多的国人加入慕课,并完成学习 中国慕课?网络无远弗届

如果不是给前十名的慕课学员寄纪念品,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翁恺不会知道,一位几乎天天和自己互动的学生,住在连快递都到不了的偏远山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年慕课,翁恺开设了6门在线课程,累计超过230万人次选课。最多时,一门课有28名学生同时学习。这是一个传统课堂无法想象的庞大数字。而最让翁恺欣喜的,是在线课程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过去下了课,学生有没有学习、有没有困难,老师不知道。在线课程密切了师生联系、优化了学习手段,提高了学习效率。

常年在上海工作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徐志珍,有着174位坐在新疆喀什大学课堂里的学生。师与生,相隔5000多公里。这个问题,请喀什大学的同学回答!无机化学课上,徐志珍点名。她的面前,是120名华东理工大学学生,身边的屏幕上,则实时显示喀什大学课堂。两地、两校,大一学生们同上一堂课,举手发言、参与互动。喀什大学学生谢姆西努尔·吐尔孙很感慨:在喀什也能听到这么厉害的老师讲课,我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把东部的优质课堂到西部,源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出的慕课西行号召。现在,慕课西行已得到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的积极响应,西部学生得以共享名校优质资源。

质量和公平,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四川成都的屏幕直播班(详见本刊2019年第3人文聚焦)只看不参与课堂的治标之策不同,慕课通过网络的无远弗届,成为提高质量、推进公平的低成本、高效率手段。破解质量与公平的难题,必须大力推进慕课的建、用、学、管。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强调。 【适用话题】网络资源 教育公平 知识改变命运 远与近 延伸阅读

中国慕课,大有可为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我国已有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学习者,其中6500万人次获得慕课学分,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另有数据显示,被B站用户称为#study with me#学习直播,已晋升为B站直播时长最长的品类,2018年直播学习时长达146万小时,103万次的学习类直播在B站开播。

我国慕课植根中国土壤,立足自主创新,进入新时代,中国慕课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中国慕课大有可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a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