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行为辅导》,欢迎阅读!

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对幼儿实行行为辅导
幼儿园的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区域性游戏便是最广泛采纳的活动
之一。它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水平,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实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教师作为区域活动现场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双重角色。下面我就幼儿区域活动之幼儿行为辅导略谈自己粗浅做法: 1、先观察再指导。观察是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协助教师准确地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升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适宜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假如教师发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出现了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正确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去的时候。如:某小朋友为“娃娃家”人数已足不能进入娃娃家游戏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就能够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某小朋友不小心碰坏了其他小朋友搭的动物园,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有的以暴力攻击,有的不知所措,教师马上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动手操作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能够给他一些协助,他不但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我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我马上说:“今天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参观建筑角的建筑等等,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但深入了游戏的展开,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增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即时给予发现与鼓励。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表达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
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能够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小班,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老师就能够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协助孩子解决。
3、以鼓励肯定为主。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有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水平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实行个别指导,协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实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水平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很多教育实践证明,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挖掘利用区域活动这个教育领域,即时对活动过程中幼儿所表现的不当行为给予恰当适时的辅导,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TI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