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解释

2022-12-25 08:5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名词解释 》,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中医


1、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

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

4.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

“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虛喘:是肺肾之虛,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即厥症。泛指突然晕倒。 9.荣、已:营气、卫气。 10.肝痿:又称筋痿。 11. 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扩展资料

什么是中医: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






学,韩国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理论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S1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