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点画与结体,古人是这么说的

2023-03-05 17:4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法点画与结体,古人是这么说的》,欢迎阅读!
结体,点画,古人,书法,这么
书法点画与结体,古人是这么说的

一、点画

◆夫著点皆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鹄,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类如鼠屎。——东晋、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点如高峰之坠石,新钩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戈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横弯钩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捺笔一波常三过笔。——唐、欧阳询《八诀》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梢。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唐、孙过庭《书谱》

◆余尝谓,甚哉字法之微妙,功均造化,迹出窈冥,未易以点画工,便为至极。——宋、赵构《翰志》

◆夫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书法。盖一点微如粟米,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一字有一字之起止朝揖顾盼,一行有一行之首尾接下承上之意。此乃古人不传之妙,宜加察焉。——元、《书法三味》

◆点者,字之眉目。横画者,字之肩背。直画者,字之体骨。撇捺者,字之手足。挑剔者,字之步履。转折者,方圆之法,悬针者,若垂而复缩。——明、陈桐《内阁秘传字符》

◆书有捺满、提飞之法,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此作书要诀,亦自然之理。凡学书,须求工于一笔之内,使一笔之内,棱侧起伏,书法具备。而后逐笔求工,则一字俱工;一字即工,则一行俱工;一行即工,则全篇皆工矣。断不可凑合成字。——清、朱履贞《书学捷要》

◆然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八法者,点为侧,平横为勒,直为努,钩为趯,仰横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也。以“永’字八画而备八势,故用为式。——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每作一画,必有中心,有外界。中心出于主锋,外界出于副毫。锋要始中终俱实,毫要上下左右皆齐。——清、刘熙载《艺概》


◆侧之必收,勒之必涩,啄之必峻,努之必战。此千古书家之公论,诸家所必同者也。然诸家于八法体式各异,但熟玩诸碑可得之。——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二、结体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式递相映带,无使势背。——东汉、蔡邕《九势》

◆凡欲结构字体,未可虚发,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若云若雾,纵横有托,运用合度,可谓之书。——唐、蔡希综《法书论》

◆昔人云:“作大字要如小字,作小字要如大字。”盖谓大字则欲如小书之样曲折,小字则欲具大字之体格气势也。——南宋、陈栖《负暄野录》

◆凡偏旁不相称者,屈伸点画以避之。太繁者减除之,太虚者补续之,必古人有样,乃可用耳。——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晋唐人结字,须一一录出,时常参取,此最关要。

欲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明、董其昌《画禅师随笔

◆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宋人用意,意在学晋人也,意不周匝则病生,此时代所压。——清、冯班《钝吟要术》

◆欲明书势,须识九宫。九宫尤莫重于中宫,中宫者,字之主笔也。主笔或在字心,亦或在四维四正,书着眼在此,是谓识得活中宫。——清、刘熙载《艺概》

◆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翰林粹言》

宋广的草书《太白酒歌》

释文: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KQ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