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可持续发展论文:金沙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2-10-13 08:50:5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论文:金沙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欢迎阅读!
可持续发展,金沙,江中,流域,生态环境




环境可持续发展论文:金沙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与可持

续发展

[摘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退化的生态系统以及山区贫穷落后的现状而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主要从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侵蚀、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对金沙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金沙江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恢复重建 一、引言

金沙江中、下游流域包括云南金沙江流域和攀西地区。云南金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流域面积11.09km2 ,包括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等7个地州市47个县市()。现有人口1890万,约占云南总人口的45%。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辖攀枝花市及凉山州所属的二十个市、县,面积约6.67km2,现有人口459 .7 万。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不断干扰,该地区已成为长江流域最突出的生态脆弱区、环境恶化区和经济贫困区。而金沙江中、下游流域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退化的生态系统以及山区贫穷落后的现状而备受人们关注。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成果颇丰。他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本文主要从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侵蚀、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对金沙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二、现实与现状的不足和缺陷: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 1.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与水土流失

唐宋以前,金沙江流域是中国西南森林最稠密的地区。川西南凉山、攀枝花一带森林覆盖率在80%右。滇西北、滇中、滇东北森林覆盖率在70%左右。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对金沙江流域开发力度加大,经济活动加剧,金沙江流域川西南高山深谷区的森林覆盖率下降到40%(李锦,2003)。而攀西地区林地面积减少了近 30%,目前只有185.41hm2,森林覆盖率减少到28.97%大量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另外金沙江中、下游流域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输入长江河道的泥沙量年均达 2,157 ×108 t 占三峡水库入库寸滩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的57.17%其中又以云南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为面积为408.32hm2占流域总面积的37.23%,严重威胁着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2. 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且自然灾害频繁

金沙江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是土壤侵蚀soil erosion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间接引起洪水泛滥、地面沉降。云南金沙江流域每年土壤侵蚀量216亿t,平均侵蚀模数达2745t/km2•a,最为突出的是东川小江流域的蒋家沟,侵蚀模数高达10× 104t/km2•a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不少地区因荒漠化石化而致贫困,甚至丧失基本生存条件。杨子生等(2004)通过建立局部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对云南金沙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的耕地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其次是园地和林地,牧草地因为地表覆被良好,土壤侵蚀强度相对较小。而受流域的这种土壤侵蚀的影响金沙江流域滑坡(landslides)、泥石流(debris flow)等自然灾害频繁。根据1988-2009年的区域调查和统计,区内发育山地灾害点1697处,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 km2的泥石流808条,体积大于104m3的滑坡580处,体积大于1000 m3的崩塌309处。 3.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金沙江干支流局部河段,如干流的攀枝花市河段、普渡河上段的滇池流域、龙川江的楚雄河段等都存在一定的污染。工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是攀西地区最突出最严重也是最难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1)








矿山开采,破坏地表,地面塌陷;(2)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固体废弃物包括选矿废渣、高炉渣和生活垃圾等。九五期间,年均排放固体废物920t,其中尾矿600t,高炉矿渣300t,固体废物排放累积量已1.7亿t,累积占地152m2。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污染水体,乃至引发矿渣泥石流灾害;(3)水体污染。尤其是金沙江攀枝花市江段和会理县铅锌矿区的城河支流大桥河最为严重。(4)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粉尘和SO2

攀西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攀西植物区系,主要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山亚区,区系中还有印度马来成分,有高等植物200余科5000多种。已知的脊椎动物的种和亚种有114 629种。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和景观的破碎化、斑块化,加之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由于人们的偷猎偷捕和过量采挖,许多森林动物失去栖息繁衍和隐藏场所,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 一些具有特殊价值的物种逐渐减少,在种群和森林植被破坏的情况下,甚至有灭种的可能,如华南虎、白唇鹿、豹、四川山鹧鸪、毛冠鹿、大鲵、穿山甲、小爪水獭等都有灭绝的威胁。 三、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关于流域生态环境构建的相关政策

金沙江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地区。水是命脉、土是根本、林是屏障,这句话表明水、土、林是自然生态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同时,也表达出保水、固土、养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1.植被的恢复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热矛盾 突出,降雨分配不均,植被恢复极为困难。张信宝等(199720012003)张建平(2001)、张有富(19982000)、杨荣喜等(2001)、何锦峰等(2003)、沈有信(2003)、王道杰等(2004)对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的植被生态恢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张信宝等结合气候垂直分带和岩土类型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分区。何锦锋结合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岩土类型、土层厚度等对攀枝花视野区进行植被恢复分区。他们都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不适宜区、极不适宜区等5个区,得到了植被恢复分区图。植被恢复分区对指导植被恢复的空间布局和恢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王道杰对小江流域的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总结,对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价。植物品种选择、定植时间、合理的措施选择如人工模拟飞播、带状穴植生物篱墙、退耕还林还草、鱼鳞坑造林、竹节沟造林、水平阶造林、撒播是植被恢复的关键。植被恢复增强了延缓雨水汇集、截流拦沙和土壤入渗等方面的效应。

2.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森林问题已成为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恢复和重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被看作是缓解环境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针对金沙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流域生态建设规划(划分不同的生态类型区,明确各类型区地位、功能和建设标准,并制定生态建设各项重大工程的实施区域、时序和实施措施),理顺地方机构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开辟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发展水保产业,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效益回归机制,这样才能有利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重建。而对于不同类型的天然林退化区应采用封禁、 封调、 封补、 封抚、 封保 5 种类型的技术,建立封山育林示范区。 3.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国在长江中上游流域各省区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造林667万公顷,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建设时间为1989-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从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治理为切入点,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为为突破口,解决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和区域欠发达问题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规划从2000年到2010年的11年间,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程区域涉及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东北内蒙






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6省(区、市)。 参考文献:

[1]Huang Runqiu: Some catastrophic landslides since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landslide,2009

[2]李贵祥 孟广涛 方向京等,封禁措施对云南金沙江流域主要林分的生态功能影响.水土保持学.2007,21(1)

[3]李晓冰:关于建立我国金沙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 2



古等重点国有林区18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包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z2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