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时期。重商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正是因为经济学的逐步发展,导致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逐步分离,形成我们当下所看到的完整的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要区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相同。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相互补充。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就其内容来说,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只有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再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都是实证分析法。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围。最后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国家和相关部门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调控可以使我国的经济保持平稳的发展。
宏光经济调控:调货币量、货币价格、财政开支、汇率、发放国债等。即运用经济手
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既遏制了经济增长过快、过热,又防止了经济过热、大起的调控后的大
落。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
微观经济调控:直接干预企业的产出和价格,直接管制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即调控的是单个
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商品经济: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势,与自然经济相对立而存在。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在人类历史上,商品生产与不同所有制相联系,形成了不同的商品经济,即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机制实现的,在市场经济中它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市场经济正是通过市场的分配功能,把社会资源分配到需要而又能有效利用的部门和行业。
通货紧缩:又称经济萧条。通货紧缩的基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使有效需求处于较低的水平上,这就造成了通货紧缩,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另外,因现实市场货币流通量收缩导致价格水品在相当一段时间处于负增长,则故意为着经济在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时,也可能出现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是在总需求扩张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只有在总供给对价格水平的弹性大于零时才会发生的。通货膨胀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有以下效应:再分配效应,产出效应,投机效应。
利率:是利息的简称,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额之比。构成利率体系的利率有以下几种:(1)基准利率;(2)市场利率(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4)固定利率与实际利率(5)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当利率过低时,投资需求将超过储蓄供给,引起投资品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则可抑制通货膨胀。因此在通货膨胀期,提高利率可控制总需求;在经济萧条期,则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以促进经济复苏。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
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学习经济学可以独善其身,也可以经邦济世。对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懂取舍、知得失,然而现实社会却给了我们一记又一记响亮的耳光。
经济增长发生温和反弹。虽然全球需求水平仍将保持疲软,我们依然认为经过2012年第四季度的经济触底,2013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将恢复到8.6%,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8.1%。
由于大量新项目上马,基础设施投资将获得新的动力。同时,受益于住房销售的回暖,房地产投资正趋于平稳。此外,消费支出仍保持活力。以上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将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反弹。
通货膨胀保持温和。相比2009年的V型复苏,这次的经济增长反弹会更加温和,经济仍将继续在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之下运行,并抑制通货膨胀回升空间。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将保持宽松。基于未来温和的通货膨胀预期和2012年经济触底反弹的判断,我们预期2013年央行将保持利率水平不变(之前预测利率水平下调25个基点)。预期在2013年央行将主要通过逆回购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我们预测下调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v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