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注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构建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欢迎阅读!
关注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构建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
摘要:研究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实施英语有效教学的关键。但是,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据此,本文分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以及构建高效课堂的措施,并提出了笔者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英语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设计;适合学生;高效课堂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因为,当一个人想成就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就能想出千万种方法,也会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去战胜困难;相反,如果一个人不想做这件事,那么他的思维之门是关闭的。所以,当学生对英语学习出现厌学情绪的时候,再逼着他们去学习是徒劳的。此时,教师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心理,与之共同寻找适合他们学习的学习法,从而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并在兴趣中激发他们主动进取的精神。下面,笔者从研究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入手,探讨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法。 一、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1.由英语学习的规律引起
英语学习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精通、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美国语言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学习英语必须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际交往技能形成阶段,一般的学习者,在类似于儿童学习母语的环境中,至少通过两年时间的学习,才能达到第一阶段的水平,才能形成说话得体的技能,但不能适应认知要求较高的课程学习;第二阶段是认知阶段,即学业语言熟练阶段。没有或很少有学习经历的儿童要达到第二阶段的水平,像母语一样自如地运用英语,必须花上5-7年的学习时间,因为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质的改变。学生只有经过反复、自觉甚至机械、单调的练习,使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使语言达到自动化程度。心理因素影响英语学习的关键期就在量的积累阶段。对这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教师因素
(1)在大班教学中,教师统一讲授的内容、方式、速度、难度等,只可能针对班级中某些学生的实际和需求,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2)教师不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用一讲到底的惯势教学,使学生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积极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3)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不关注学生的心理,与学生缺少交流,对学生没有期待、没有尊重、没有赋予学生梦想和希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越来越弱、思想越来越消极。 3.学生个人因素
(1)初中英语教材的逻辑性、系统性很强,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有些学生前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又没有及时查缺补漏,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长此以往,知识不能形成完整的网络,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从而放弃学习;(2)关于英语学习的认识。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对那些要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才有用;有的学生自信心不足,认为即使努力也赶不上别人;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从事与英语有关的职业,不需要学英语;(3)学习意志薄弱。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若成绩稍有滑坡,他们就自暴自弃。
以上只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还不全面。作为学生学习行为
的主导者,教师定要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地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二、构建适合学生的高效英语课
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构建适合学生的高效英语课堂。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需从几下三方面进行努力: 1.教师需具备的教育情怀
教师的教育情怀,是教师的精神素质,即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智慧及成就学生的使命意识。爱,使教师愿意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智慧,从而保证教师能够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轻松和快乐,而不是机械、无聊;让学生从课堂上受到激励和鼓舞,而不是冷漠、轻视;让学生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建议,而不是命令、服从。 2.了解学生的学情并指导学法
教学是否适合学生,学生的感受是最可靠的,所以,教师要形成与学生交流教学的职业习惯。教学是有教的学,教是作为学的条件存在的,很自然,教应为学服务。因此,教师要通过知识测验,了解学生的课程知识水平;通过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智发展;通过师生交流,课堂感受及课后反思,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教师应以英语如何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熟悉英语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到能让他们把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技能。例如,用时间图解法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时态;指导学生掌握单词的合成、转化、派生词和反义、近义、同义词,培养学生用词根来猜词的能力;教会学生根据发音默写单词和利用录音模仿,形成语感等等。 3.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设计
所谓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设计,就是“先学后教”,将教师的讲解放在学生的学习之后进行。所以,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都不讲而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主要讲解那些学生自己不能或不易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自习的过程中,学困生会主动向尖子生靠拢,获取组内帮助,而教师则在全班巡视、观察,以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做准备。如此,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不确定的过程。同时,这也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帮助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行为。
诚然,研究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动机、构建高效英语课堂的确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以学生为本、大胆创新、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有效教学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1(7).
[2]庞海波,邓婉仪.中学生学习动机内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8).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八中学 邮政编码:6791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a7.html